中国与新西兰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0:00 / 0:00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

中国与新西兰7号在北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是第一个跟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从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来看,中新两国领导人、中国研究界人士对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抱欢迎态度,此间评论界人士也给予一定的正面评价。美国博尔州立大学教授郑竹园表示,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将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并对中国与其它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开了一个先例:

“签这个贸易自由区之后,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税壁垒,没有这些限制的东西,货物自由流动,这个当然是促进国际贸易的一个主要步骤,很重要的步骤。现在中国跟美国、拉美还没有自由贸易的协定,中国现在希望欧美承认中国自由市场。自由市场承认以后,将来在WTO里面的地位就不同了。现在他们可以常常挑你的毛病,把东西退回啦,再加关税啊,现在美国不是加关税了吗?你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后,就不能乱搞增加关税的这些东西,这个是有很重要的意义。”

郑教授表示,中国必须进一步开放,才能与更多发达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但是中国政府对于 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有其可以理解的顾虑:

“中国是希望签约,但是外国来讲,好啦,给你中国签约,给你贸易自由区以后,就不能限制你了,不能加你关税啦,不能加你quota(定额)了,这个都不能做,他们不愿意啊。(记者:在什么情况下发达国家才愿意和中国签署贸易自由协定呢?)一切都开放啊,金融制度啊,银行啊,股票啊,这些都还没有开放,要全部开放。当然,中国要全部开放,要有顾虑啦。因为外国的资本势力很大,他们来操纵你的股票市场的话,中国是有顾忌的,不能完全地开放。他们压迫你,你要全部开放,那你才能签自由贸易区。”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苏展表示,中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新西兰这个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一员,但是应该承认,经济影响比较小,实质性的影响可能还是有限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意义比经济意义要大得多。”

苏教授表示,中国很注重与太平洋地区一些岛国的关系:

“中国这些年来对于太平洋的有些小岛国,这些岛国跟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些小岛国很小,但是有一定的资源,还有一方面就是说,中国从政治考虑,就是太平洋地区的这些国家,中国要积极发展关系,这实际上是大陆跟台湾的纠纷问题。”

新华社在相关报道中援引社科院亚太所一位学者的话说,“中国因素的影响力在东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大,正在改变东亚原来以日本为发展动力的旧经济结构。”博尔州立大学的郑教授表示,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日本在远东经济中的雁行领头雁地位受到中国的挑战:

“在中国崛起以前,日本是雁行的带头雁。亚洲的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南韩,都是跟日本的,日本模式的。但是,现在中国起来了以后,日本的地位就慢慢下降了。现在大家靠跟中国的贸易来振兴经济,所以对中国的贸易超过对日本的贸易。日本在远东的领导地位就看落了,这点日本人心里有点不痛快。”

拉瓦尔大学的苏教授表示, 中国经济对于亚洲经济的拉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日本,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离日本还有很大差距:

“在日本的经济总量上讲,如果不考虑购买能力的话,那么大约还是中国的两倍。(日本)经济总量很大,资金非常丰富,技术能力非常强,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崛起。为什么呢?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经济增长速度快,实际上对周边亚洲国家的带动作用要比日本这些年强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跟欧盟、美国、北美国家,中国在贸易方面赚了很多钱,就是贸易的剩余额非常大,但是,中国跟绝大部分的亚洲国家,包括对日本、韩国和某些东南亚国家,中国贸易是赤字。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中国现在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需求,需求资金,需求技术,尤其是需求半成品和原料,而亚洲这些国家非常依赖于中国经济增长来刺激经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正在慢慢对亚洲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还不能过度夸张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决定性影响。”

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于今年10月1号生效。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