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国防部副部长重回澎湖现场 代表政府为「七一三事件」认错道歉(视频)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三日,一群来自山东,随国民政府流亡到澎湖的教师、学生,由于拒绝国民党军队强行徵兵,遭到监禁、枪决等残酷镇压。六十二年后,国防部副部长赵世璋重回现场,代表政府为「七一三事件」认错、道歉。

0:00 / 0:00

下载视频Opens in new window ]

校长张敏之和部分学生向军方力争,他们到澎湖是为继续学业,不想当兵。七月十三日,李振清集合山东联中师生,命令属下以刺刀刺伤带头反抗的学生。张敏之等一百多名师生随后被捕,其中七人被判定为「共谍」而遭枪决。张敏之入狱后,澎防部士兵,也开始对师生展开连串凌虐、镇压。

「七一三事件」是国民政府迁台初期白色恐怖的指标案件之一,由于牵涉党政军高层,始终无法平反。一直到2000年政党轮替,才获得平反、补偿,随后立碑纪念。

星期三,是七一三事件六十二周年,国防部副部长赵世璋,连同三位退役上将王若愚、王文夑和李祯林,共同回到澎湖的纪念碑前,弔祭当年死难学生。这三位上将,当年都是山东联中的学生,李祯林甚至就在事发现场。

王若愚上将的夫人,当时也是山东联中学生,看着纪念碑上熟悉的同学姓名,她流下了眼泪。她说,这些同学,大多是学生队的队长,领导、统御的能力比较强。因为学生们流亡在外,需要这些能力强、年纪也大一点的学生照料。但也因此,他们被诬指的罪名也比其它学生更重。

王夫人自己,也在这一波整肃中,被关了三、四个月。由于这一段经历实在太恐怖,王夫人说,她一直等到数十年后,自己的先生当上了澎湖防卫部司令,才第一次重返澎湖。

赵世璋说,对张敏之校长和当时受难的学生,政府除了表达关怀,更要为他们平反,表明他们是受到冤曲的,希望以此安慰逝者,抚慰后人。

赵世璋强调,政府的立场就是面对历史、不迴避,更不掩饰。民主、自由、法治是普世价值,也是立国精神,所以立碑纪念的目的,就是要记取教训,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站在国防部的立场,举办这场纪念会,更为了彰显人权的重要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李潼发自台湾澎湖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