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两岸海基会和海协会通过函电往来,达成了后来被称作「九二共识」的政治谅解。周五上午,台湾海基会举办了「九二共识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马英九受邀致词时表示,九二共识届满二十年,具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要确认九二共识历史事实,并正确给予评价;二要确立九二共识是目前两岸交流互信的基础;三是要宣示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和平发展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十八大周四在北京开幕,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直接点出希望两岸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係」。也提出,两岸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以及和平协议。但马英九在周五上午的谈话中,并没有直接回应胡锦涛的倡议。
马英九在讲话中,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仔细讲述了一九九二年,两岸海基、海协会如何在官方授权后,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内涵,双方认知各有不同。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九二共识。而台湾方面认定的「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
马英九强调,九二共识的出现不是口头的,不是凭空的,是两岸白纸黑字,通过函电往来形成的。它是在中华民国宪法下所提出两岸搁置争议、面对现实的重要发展;九二共识代表的就是一个正视现实、搁置争议的精神,及务实解决两岸问题的一个态度。
在此同时,台湾一所民意调查机构,周五也公布了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针对两岸是不是要启动和平协议协商,百分之五十的受访者赞成;三十二点八不赞成。但如果在提示「两岸对一个中国的涵意各有解释」后,赞成启动两岸和平协议商谈的减为百分之四十三点九;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反对。
民调分析指出,这项结果显示,一旦受访者觉察两岸对「一个中国」的涵义的差异后,态度更趋分歧。这显示虽然台湾民众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但若涉及「一个中国」则有所疑虑。
自由亚洲电台李潼台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