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说,6月23号下午三点,北京的降雨从延庆开始,1小时后,强对流云层进入市区。一时间,北京城区白昼如夜、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截至当日22时,北京市全市平均降水41毫米,城区平均63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石景山区模式口,达到192.6毫米。受强降水影响,北京二环、三环、四环的五路桥、菜户营桥等多处主要的桥梁、路段都出现严重积水,交通中断。地铁13号线、亦庄线、1号线等局部路段停运,近80条地面公交线路受到影响,首都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或被取消。由于正值晚高峰期间,大量市民出行受到影响。记者打电话到北京朝阳区呼家楼交警支队询问当地的交通情况,
记者:"问一下朝阳区还有没有积水?现在道路畅通了吗?"
警支队:"没有积水了没问题,道路都畅通了。。"
记者:"公交车,地铁都畅通了没问题?"
警支队:"没有问题"
记者:"昨天有积水,是吧?"
警支队:"昨天下雨的时候有点儿。"
北京呼家楼交警支队的李警察说,在大雨来临之前,北京市气象台已经进行了相关预报,各部门也都相应启动了各自的防汛应急预案。从15时左右开始,北京市有关部门在短时间连发3道预警信号。但从当天的实际应急效果来看,这些未雨绸缪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城市积水和降雨对交通等行业带来的影响。
记者又接通了北京市民高慧娟女士的电话,向她询问当地的交通情况,
记者:"道路现在都畅通吗?"
高慧娟:"畅通。"
记者:"昨天有些路被淹了是吧?"
高慧娟:"对。"
记者:"现在老百姓上班的公交车都完全通行了吗?"
高慧娟:"都正常。"
北京市民高女士说,23号下午,北京有部分街道的积水能没过膝盖,司机不得不涉水推车。她表示,地铁4号线陶然亭车站出现积水,造成地铁部分线路停运。
最近两年,中国各地城市一遇到暴雨就出现水漫金山的现象,有人把它怪罪于极端天气,但四川成都的环保人士杨勇对此表示,
“如果是极端气象灾害比较频发,我们就应该引起重视。它的原因是什么?先要把原因搞清楚。当然现在讨论的和修水库啊,生态破坏有关系。但是不是这样的就要科学界研究它了。需要拿一些历史上的数据来进行比较。另外是不是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反应?是不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才导致了这样的气候灾难?”
杨勇说,中国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地面、轻地下的现象,注意力放在地面上的高楼大厦,而对地下的排水管道往往忽视,
“因为这几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另外,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城市的扩展都很迅猛。这样一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在城市设计上、排水系统上和一些排涝系统没有同步跟上,所以出现了很多城镇进水,出现涝灾的现象比较多。”
杨勇说,北京水漫金山的场面最近刚刚在武汉、南昌、杭州等地上演。目前,城市一涝,百姓就举步维艰。他呼吁中国各大城市应该对现有不合理的地下设计进行调整,排水管道要及时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