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本周一的报道,由中国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务院纠风办等4个中央部门,针对今年上半年发生的11起强制拆迁致人伤亡事件进行联合调查。报道说,此次查处的这11起恶性强拆事件均发生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之后,其中属于违法违纪强拆致人伤亡的事件6起,属于依法组织拆迁但由于现场处置不当发生人员伤亡的5起。
今年5月,江西抚州的数个政府机关发生连环爆炸案,虽然涉案嫌疑人钱明奇在爆炸中死亡,但其因遭受强拆而报复政府的作案动机引起社会舆论的轰动。而长期以来暴力强拆甚至血腥拆迁的场景已在中国的一些城乡地区屡见不鲜。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曹锦清教授认为,中国强拆问题突出与目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政策有直接的关联:
“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政策其实是方政府都要掏钱的。所以地方政府对于扩大GDP,扩大财政收入确实有它的原因,地方政府要扩大财政收入,它很大的方面就是要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肯定就要土地,要土地就得问农民要。这里在补偿问题上有冲突的话,它就会引起强拆之类的事情。那么到底补偿多少才算合理的呢?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答案。而且早期拆迁、中期拆迁、晚期拆迁它的补偿标准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是引起无限纠纷的根源。这次几个部门联合着手处理这些案件,对地方政府强行拆迁行为肯定会有所抑制。”
在北京的独立学者郭继取表示,各地普遍存在的暴力强拆以及背后作为利益主体的各级政府在土地补偿问题上与民争利,目前都严重损伤了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虽然中央高层希望借助此次整肃重新打造威信,但现实当中却又很难有效约束各级地方政府:
"这么些年来强拆的事件层出不穷。极大的程度动摇他们的公信力,成了一个反面的教材。尤其去年以来,他们应该是有所重视。但是他们虽然重视,虽然进步,但是上面对下面不太有
约束力,都变着法子。必须要有土地转让才能维持他们的运转。因此我觉得虽然高层有一定的诚意,但是下层不会很配合。"
此次受到监察部调查处理的11起强拆案件之一发生在吉林省长春市,今年3月26日,长春市科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未与当地182户居民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情况下,与拆迁公司雇佣数百人及18台钩机,采取暴力手段对多栋楼房进行强拆,导致居民刘淑香被埋死亡。新华社报道说,监察部已责令长春市政府向吉林省政府及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并责令长春市长公开道歉。
北京正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程海指出,与各地普遍存在的违法、违纪强拆事件数量相比,官方高层的行政约束和整治力度还远远不够:
“在中央一级实际上行政法规、法律上是禁止暴力拆迁。从去年开始国务院下过一个15号文件,要求各地禁止暴力拆迁。今年中纪委和监察部大概四月份下过一个,宣传部也下过文件,都是要查处这些案件。中央一级如果下达文件完全可以做到它直接管,成立依法拆迁的一个组织。哪些官员违法,要追究他的责任。那边自焚、这儿边跳楼,那边又是爆炸的,尽管这样,各地还是在我行我素吧。实际上处理的还是比较少。”
新华社的报道说,上述4个国家部委针对这11起强拆致人伤亡事件,目前已给予57人党纪政纪处分和行政问责,其中副省级1人,市厅级4人,县处级20人,乡科级以下32人。另有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1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