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方负责人在公布各区县公安机关主要领导的电子信箱时表示,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体现阳光执法,改进警务工作作风,拓宽与群众直接交流的渠道,缩短警方和群众的距离。这位负责人说,这些信箱会接受群众反映的意见和投诉,帮助警方了解社情民意。重庆市曾经到当地公安机关上访的刘天利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这个措施听起来很好,可她不会真的通过这些信箱投诉:
“我不会用,没用,起不到作用。在重庆不会起到作用。公安现在乱搞,我们没有违法也把我们拘留。他们互相包庇,他们把我们的上访材料交到法制科,说是要维持原来的决定,我们应该被拘留。”
刘天利女士透露,她是因为拆迁问题开始上访的,过去大约两年里,因为进京上访,多次被当地公安机关截访,三次被非法拘留,这也是她到当地公安机关上访的理由:
“我们是房屋被强拆之后上访,公安就阻止我们上访。我被拘留了3次。如果我是违了法就应该在北京拘留,地方政府官员不应该把我们截回家拘留我们,这是违法的。”
刘天利女士表示,她还会通过进京上访的方式反映她家在拆迁过程中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上访后遭到公安机关非法拘留的问题:
“我不相信下面公安局的,我相信上面公安部的,因为下面的公安互相包庇。”
最近几年,中国各地公安机关成为百姓上访的主要政府部门之一。湖北民间组织“民生观察”负责人刘飞跃先生分析说,司法腐败和滥用权力是各地警方引起民众不满的主要原因:
“公安机关是中共体系里面一个很主要的部门,也是一个权力很大的部门。造成老百姓上访的原因,或者侵犯民众权益的,往往是像公安机关这样有巨大权力的一些部门,特别是司法部门,所以就引起上访的非常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事情本身不是公安机关来管,但是当地为了维护所谓的稳定,往往动不动就动用武力,造成了一些侵犯民众权益的案件。比如当局为了强行征地、强制拆迁,往往就把公安机关推向前线.同时,另外一个就是国内民怨积累得很厉害,社会矛盾激化,它就需要动用公安机关。”
《重庆晚报》报道说,如果群众在报警过程中遭遇办事不公,可通过新开辟的电子邮箱反映问题。重庆警方承诺,收到群众的电子邮件后,会在第一时间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相关情况回复给发信人。刘飞跃先生说,很多地方政府机构都有这种网上信访形式:
“类似这种老百姓通过网络反映自己情况的,以前也有。很多省份都有省长信箱,机关部门也公开了网络联系方式,他们在网上上访。从我们和老百姓的接触来看,效果不好。就是说通过这个网络方式把意见发送过去之外,第一个是收不到回复。他说的是每信必复,但往往是发出去以后就石沉大海。但有时也有一些回复,但都是不疼不痒的官话、套话,一般来说就是一层层往下推。”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民众主要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走访的形式向政府反映意见要求。刘飞跃先生对重庆公安机关设立网上信访渠道的效果表示怀疑:
“我注意到,官方好像在鼓励网上上访的形式,他也是化解连续多年的上访潮,明确公开相关公安人员的信箱,当然应该说是个好事情。但是,看他怎么做,一个是:是不是认真对待老百姓通过网络反映的民情、民意?另外一个是,是不是认真查处这些民情、民意?如果说仅仅是把这个意见转到某个村或者是某个派出所,这样的话效果就不大。一些访民对网上上访也不看好。”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