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经济表现不佳和滑坡已经陆续公布的宏观和微观数据证明已成现实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似乎一下想起两年前就已制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即媒体俗称的所谓“新36条”,一下使两年来“效果寥寥”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诸如包括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和国防科技工业的政策实施有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公布还不到一个月,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解放军总装备部又联袂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为此,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目前在深圳从事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工作的张贯京先生表示:
“国家肯定开放了更多的领域像垄断领域在这方面进行资本投资,大政方针肯定是这样的。而且也是像我们这样做民营企业的人需要呼声已久的东西。国家总体的改革方向肯定是朝这方面走的。所以对国防工业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因为比较敏感。但是就国家来说进入更多的以前贿赂垄断的企业明显进入。这是个方向,也是我们希望已久的事情。 ”
虽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听起来很美,很诱人,但中国知名理财专家段绍译先生表示,不能以此判断,中国民营资本投资在中国以往受限重大经济领域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中国很多人都说民企经营的一些领域其实门槛是蛮高的。不一定有这个说法就一定真的能做。我比较了最后还是不看好。可能真正的自由经济也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中国政府已经谈改革这么多年了。而最近几年的做法都是国进民退。”
记者:“你认为这次也是喊喊口号,要落实到具体的地方实施还要一段时间?”
段绍译先生;“肯定很长时间。并且国有企业它现在如果能开放的话,一般来说只有它做不下去了,它才能这样做。只有它还能够获得利润,它就不会轻易放手的。跟原来的那些新出台的行业都是过去经营不下去了的。”
段先生认为,现在民营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风险还很大,因为中国政府的有关政策还不稳定,不时出尔反尔。那中国何时才能让民间资本看到的确有春天到来的迹象?段先生对此表示:
“这点不好预料。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国家新一代领导人他的决心了。因为中国是个集权的国家,政府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政府主观方面能够真正地放手,这是最好的;另外一方面,你让老百姓富裕了,去争取权利,毕竟也是公民和政府唯一的一个沟通。”
网上看到中国旅居澳大利亚的学者杨恒均日前发出的相关微博说,实施意见是中国军事装备改革的重要一步,但还远远不够,中国必须学习美国的采购方式,因为那种自己拨军费,自己搞科研,自己都是设厂生产,一切自己说了算和没有竞争的生产方式,生产的东西大多是垃圾。为次,张贯京表示:
“在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本来是很敏感的事情。我们了解的不多,包括以前从事的公司的都没有参与过这个事情。但西方的惯例是这样的,它们是没有国营企业的,包括军工厂也包括国防工业、航天局都是私人公司承担的。基本上都是私人公司承担了。所以说,在中国的改革方向肯定是在经济上越来越西方化了。可西方要做的事情是中国现在要做的事情。西方做了现在中国还没有做的事情。中国将来一定也会做的,肯定是这样。中国就这种心态就是在经济改革方面要学习西方成功的经验和模式。”
虽然中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但现实中阻挡民间资本进入的所谓“弹簧门”和“玻璃门”是否真的被拆除, 被打破,政府让民间资本不仅进入,而且还能为其营造一个与“国家队”公平竞争的环境,这还有待观察。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