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是北京满学会会长,近年常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上发表他对满清王朝的看法。中国媒体的报道说,10月5号他在江苏无锡一家新华书店进行签名售书时,被叫做无锡“小峰”的任打了一个耳光。据“小峰”的哥哥介绍,小峰是因为不认同阎崇年关于清朝的一些观点,而又没有与之辩论的机会,情急之下才动手打人。在美国的中国学者陈奎德认为,很明显,打人是不对的,尤其是对一位年愈七旬的老人,更不应该采取暴力方式。
“第一,不管怎么说也不能打人,这是侵犯别人的人身权利,而且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这是现代社会里绝对不能的;第二,阎先生也有他说话的权利,它有言论自由。”
综合中国网络的报道,阎崇年引起争议的关于清朝的观点主要有:满人入关后对汉人的“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清朝的文字狱,维持了社会稳定;清军入关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国人应该对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心存感恩;对吴三桂要客观评价,他的投降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辛亥革命只是清王朝新政的延续;等等。
陈奎德表示,他本人对阎崇年的许多观点也不认同,但无论如何,这也只是学术观点的不同而已。但他指出,整个事件却凸现了中国学术体制的一大问题,即不同的观点往往不能有公平的表达机会。
“现在的所谓中国的言论自由状态是众所周知的,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 ,尤其是在媒体上,在公共讲坛上,没有办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里就有一个基本的言论环境没得到保障,而让一些所谓百花讲坛占据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单一的、偏颇的观点长期大量地流转,其他人没有办法去和他的观点进行平衡,和他的观点进行讨论、反对、商榷等等,都没有这种可能性。在社会上积累了很大的愤懑和压抑。”
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历史学者,也不同意阎崇年的观点。中国的一些网络评论认为,这个事件更凸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缺乏表达渠道,只有被动接受官方观点的现实。在美国的社会学者刘晓竹分析说,近年以来,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大唱封建独裁专制者的赞歌,其中以反映清朝宫廷的影视剧为最。
“中国国内拍了很多戏,在文艺界掀起了一种帝王将相的高潮,特别是歌颂最高领导、歌颂在专制体制下是多么太平。实际上是反自由、反民主,陈旧的意识形态在文艺领域的一种反映。当然,我们不能说完全把这个事情政治化,但是,在中国是这样:只让那些怀念帝王将相、怀念专制的一些戏演出来,说明最高当局在价值观上有一种偏向。”
深圳的社会学者凌沧州则认为,这个事件是一个学术版的杨佳案,反映了中国民众对央视垄断言论和历史话语权深为不满,也反映了汉人民众对一些学者利用主流历史话语权,涂抹历史真相,为满清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不满。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