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日报》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媒体?(图)

中国官方最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从三月一号正式改版和和扩版。改扩版后的新版《中国日报》能否实现自己制定的“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世界一流英文媒体”的目标呢?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图片:中国日报网页照(网页截图)
图片:中国日报网页照(网页截图) (Photo: RFA)

0:00 / 0:00

北京出版的英文版《中国日报》是三十多年前在1981年随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开始而诞生。新版《中国日报》将“以解读中国, 点评世界”定位为报道的主题。报纸下属单位“直播中国”负责人张鑫炎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中国日报》作为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英文媒体”, 现在的改版和扩版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中国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日报》本身的实力提高也是必然的。 发展到现在尤其是象我们平时周围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对《中国日报》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包括在海外。那么我想《中国日报》这次改版和扩版还有这种扩大影响力的这种行为,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一种体现吧。 ”

北京的《中国日报》似乎在西方报刊普遍衰败当中开始崛起。为了扩大自己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中国日报》去年二月底在美国推出日报美国版。在中国国内的传播能力上,《中国日报》去年九月中旬推出《中国日报》北京版。《中国日报》自己的报道说,今年三月一号的正式改版和扩版是“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才得以“全面推出” 。

那全面推出的新版《中国日报》能否实现自己制定“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世界一流英文媒体”的目标?美国康州桥港大学的大众传媒学者俞燕敏教授表示,一家媒体是否为世界一流不妨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判断:

“如果一个定义有很好的设备啊,然后人员很多,然后世界各地都可以去采访的。这个可能是一个方面。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记者他的素质,专业水平,报道的范围是不是有好多自由度啊,这可能是另外一个方面。所以如果是从第一个方面来说的话,那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中国在经济方面那么发展,资金的话不是问题。设备的话也是很先进的。那么从记者的质量来说,报道世界新闻这个方面可能还欠缺一点吧。”

俞教授认为,一家媒体的好坏可以从“硬件”, 即新闻报道所需的设备和技术, 以及“软件”, 即人才和报道的内容及范围进行分析。 那“硬件”和“软件”那个更重要?俞教授接着表示:

“从我的观点来说呢,可能‘软件’就更重要一些。中国的‘硬件’应该是不错的吧。作为一个媒体它在英文媒体方面,可能要成为比较强的英文报纸的话,它要想做到这一点应该还是瞒好的一个objective(目标)。 但是,是不是能够很快就能做到,我看有一个很重要的标杆吧就是说,它这个报道的新闻有多少?其他的媒体是不是在亚洲或者其他的国家都是经常的引用。”

为了使英文版《中国日报》吸引更多以欧美国家为主的读者,《中国日报》的张鑫炎表示, 新版《中国日报》做出了新的努力; 例如,在报纸的版面设计方面借鉴欧美主流大报的经验, 在许多文章的撰写方面雇用英美人士。
张鑫炎进而表示, 要想打造世界一流媒体, 《中国日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觉得就应该是发行量这块儿的问题。现在它每天的发行量是30万,目前就是从读者数量进一步升到60万或者更多。这样就使世界媒体的转载量,比如说现在每天会有全世界一百多家媒体会把《中国日报》的文章引述或者是转发,那么希望把转发量达到二百甚至更多。”

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林任君去年九月曾撰文将中国媒体所在的中文媒体环境形容为“黄海”, 把非中文的国际媒体环境比作“蓝海”;而雄心勃勃想要打造世界一流媒体的中国官方媒体是即将驶向蓝海的“航空母舰”。 林任君这位资深媒体人士指出,“对于远洋作战的媒体航母来说,这套武器系统的名称就叫做“公信力”,它是由真实、准确、及时、客观、公正、平衡等等具有不同专长和不同性能的武器构建而成”。北京的《中国日报》有没有这套名为“公信力”的武器系统,帮助它成为“世界一流媒体”?这将在读者和国际市场上得到检验。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