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号是世界人口日。官方新华网的报道说,有研究称,计划生育使中国目前的人口规模缩减了4亿,这意味着中国将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被官方看作为控制人口总量作出贡献的群体,与之相对应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晚年,而一些子女先于父母死亡的“失独家庭”,精神支柱被撼动,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和政策帮扶的缺乏,让安度余生成为这些“失独家庭”父母害怕提及的话题。
报道举例说,55岁的杭州人沈亦如,三年前意外失去独生女儿,自那以后,她几乎没有出过门,也不愿见人。她表示,自己最怕过节,现在每天在家上网打游戏,打到凌晨三四点,醒来接着打,脑子不能空下来,不敢想后半生,老无所依让她感到绝望。还有一些年纪大的“失独”家长没法照顾自己,试图住养老院,却因为没有子女签字,缺少担保人,没有养老院肯收留他们。
2007年8月,中国正式出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也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对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满49周岁后,按规定条件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一定额度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不过,领到该补助的“失独”家庭为数不多。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邓小刚对此评论说,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失去了独生子女对他们在精神、经济上,我觉得主要是精神上的打击是不能用金钱可以补助过来的。你就是每年给他二万,二十万能够替补失去孩子心灵上的打击。但是中国这种情况作为心灵上的一种安慰,政府的意思还是好的,但是我觉得从计划生育的角度来讲,已经直接看到了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影响,现在是应该好好考虑人口政策的时候了。”
《北京青年报》的相关报道说,目前北京市共有3900个“失独家庭”,涉及7746人。未来三年,北京市计生委将通过“暖心计划”,每年为每位失去独生儿女的父母出资2800元,购买涵盖养老、医疗、意外险、人寿险、女性安康险等险种在内的综合性保险。“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计生委还将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建立一个市级心灵家园基地,相当于一个“失独”家庭的大俱乐部,让他们可以聚到一起聊天、打牌,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并互相帮助。
谈到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失独家庭”问题,美国中文网刊《中国事务》主编伍凡表示,
“一胎化到现在30多年了,中间一定会发生各种事故了。小孩死了,老人还在,老人甚至另一半也走了,就剩孤独一人,失独失伴的老人,现在这个数量不少。现在的社会考什么来养啊?还是要靠年轻人来养老人啊。现在整个中国的人口年轻人接上这样走,这个民族会走上死亡的道路。现在政府在各种压力下,拨一点钱是点缀。不可能解决由于一胎化政策造出的种种弊病。”
新华网的报道还说,根据一些地方计生委披露的数据,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的独生子女数字目前已经超过1亿。不过,中国官方没有公布过独生子女意外身亡或致残家庭的数据。伍凡认为,中国一胎化政策引发的“失独家庭”养老困境和其他诸多问题是中国政府的短视造成的,当局只想甩掉眼前的人口“包袱”,不顾民族的长远发展,这种急功近利的一胎化政策如果不被废除,势必造成更多社会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