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地铁线1969年在“文革”热潮中诞生于北京。37年后的2006年,全中国只有10条地铁线路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运行。然而,从2006年到2009年短短的3年间,中国的地铁线增加到37条,预测2015年将要达到86条。
就近年中国各地大跃进式建地铁的风气和盲目攀比之风,北京学者和律师陈永苗表示,两种风气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可能愈“刮”愈烈。
“因为它的现有体制在加剧这种‘大跃进’,它不可能杜绝现有体制,一个它为了表达自己的好大喜功,表达自己的这种政权的无所不能。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夸大自己的能力。我觉得它的体制注定是这样一个‘大跃进’式的体制。”
世界上许多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都有地铁,地铁对缓解现代社会中交通“城市病”功不可没,对老百姓出行便捷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广州居民林生以自己在广州地铁的体会表示。
“城市要发展地铁肯定是要的。不过社会的进步也是对整个城市又为了很多的东西,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这是一件好事,每一个城市地铁是需要的,没有地铁的交通,这个城市是不行的。”
然而,中国《山东商报》星期一载文表示,中国许多城市的地铁都在亏损之中,地铁运效率低下程度实属罕见。以运营最好的北京地铁为例。北京市财政每年补贴地铁运营亏损在20亿元左右。
广州的林先生表示,虽然建设地铁一般而言是好事,但要将地铁运营好,政府应该多听听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将其视为公共利益。
“因为它当初搞地铁是用纳税人的钱。应该是为纳税人服务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政府不是这样做,而是把地铁算在营业性的。地铁的成本全部是投入大的嘛,实施的成本是很小的。”
去年五月在北京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国际峰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曾就中国各城市蜂拥建地铁表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个城市对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是靠谱的,更不用谈准确了。”
不过,北京的陈永苗表示,各地政府争相投入地铁建设热潮之中可能也是为了对抗经济危机和增加就业。
“我觉得不单纯是从它本身的好大喜功,或者是‘大跃进’的出台。它很大程度上是跟经济危机及扩大就业有关系。”
中国大陆目前至少已经有25个城市要么已经有地铁投入运营,要么正在扩建,要么正在建设。
中国建设部地铁与轻轨中心主任李晓江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总资金投入量可能大于航空和水运,仅次于铁路和高速公路。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