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29号报道,中国官方近两个月来,对全国500家动物园进行了动物生存状况调查,发现大量虐待动物问题,并因此取消了7家动物园的经营许可证,有超过50家动物园,因虐待动物受到批评。“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发言人何勇就此表示,中国官方这一积极的举动仅仅是开始,中国在动物保护方面的执法和立法工作还有待改进:
“至少在现有的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官方惩治这些不具备条件,甚至是存在虐待动物状况的这些场所被取消或者关闭,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国的动物园长久以来都有这种数量太多,滥开。首先从减少数量,然后提高动物园的质量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情。这种执法当然希望能更长久,而且希望有一个专门的防止虐待动物的法规。”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全国约有超过700家以盈利为目的动物园或动物表演场所,每年吸引的观赏者达1亿5千万人左右。今年8月,“亚洲动物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动物园或主题公园中,强迫训练的动物被打击头部,牙齿及爪子遭拔除等受虐现象惊人,成百上千的动物生活环境恶劣、管理者使用鞭子和铁钩控制动物的问题也十分普遍。
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卢荻女士呼吁,目前中国需要制定明确的法律,保护动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虐待动物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最困难的就是没有一个全面的动物保护法。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说服政府有关部门,为反虐待动物立法。就是一个基本起步的东西,仅仅是反虐待,还谈不到福利的这种情况下,希望能够通过。现在,据我所知,几乎已经有四十多个,就是民间的各种自发的组织啊,还有一些人士要求政府反虐待动物法的出台。”
卢荻女士认为,虽然中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猎杀濒危野生动物的罪行有所规定,但是对动物园及养殖单位的动物非正常死亡,却缺乏法律规定,特别是保护动物的法规在执行方面亟待改善。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驻北京发言人何勇指出,保护动物的立法,反对虐待动物观念的强化,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规范人对待动物的问题其实是规范整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动物相互接触的这个层面上的所有的问题。其实所谓的为动物立法,还是为了人的根本福利,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更早的意识到,那么立法就不会显得是一个人与动物对立的一件事情,而且也不是单纯的理解为给动物立法这样一个事情。至少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特别的国家来讲,这样的解释可能更容易被高层认识、接受和理解,更容易被公众理解。”
今年年初,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的11只东北虎因严重营养不良死亡;另外两只因不堪饥饿试图袭击管理人员时遭击毙,此事引起中国舆论对圈养珍稀动物生存状况的关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