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蒜价格上涨幅度惊人(图)

中国大蒜价格最近大幅上涨。大蒜价格比去年上涨了40倍。这是不是明年通货膨胀的前奏,引起关注。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道。

0:00 / 0:00

中国官方媒体“中国之声”报道,中国的大蒜价格自今年7月份以来大幅攀升,至11月,山东等地大蒜主要产区的销售价最高可买到9元左右一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40倍以上。今年中国大蒜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3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供应紧张。另外由于甲型流感疫情的爆发,大蒜成为中国部分医学专家推荐的9种抗流感食物之一,因而大幅提高了市场需求和价格幅度。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对此表示: “我觉得大蒜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流感。大蒜的常规消费量作为烹调的配料,数量是既定的,它和酱油、盐这样的调料需求量是相对来讲是一样稳定的。现在大蒜的价格突然暴涨显然是有异常的需求,也就是说医疗需求。”

由于中国消费者相信某些食品在对抗甲型流感、提高免疫力方面有预防功能,因此由大蒜连带的辣椒销售价格也在上涨。目前广州、四川和湖南等地的部分辣椒批发市场,干辣椒的价格上涨了至少2至3倍。据中国《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央财经大学黄少安教授表示,目前农产品供需并没有出现总量严重失衡,所以因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消费物价整体上涨的动力并不充足。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也认为,由于过去全国工、农业产品定价长期存在“剪刀差”的问题,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回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夏业良指出,合理调整物流环节是当前中国政府应当重视的问题之一:“像大蒜和辣椒这一类的产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但是它并不是会引起大家恐慌性购买的这种商品。关键的在于目前流通环节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讲市场化,往往价格就算是上涨了,真正的好处也落不到农民的身上。如果政府希望平抑这方面的物价,那么政府本身可以通过比较现代化的,大规模的物流行业来保障一个城市的基本供给。”

有农业学者就目前中国大蒜、辣椒价格上涨现象,建议设立农产品期货交易平台以遏制人为炒作的因素。但从山东“大蒜之乡”金乡县成立的“大蒜电子交易中心”实际操作情况看,由于市场规模小,这一平台并没能遏制目前爆炒大蒜的投机行为。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就农产品期货交易的问题,谈了他的看法:“在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完全市场化经营了。很难有任何垄断性的或大企业能够包揽蔬菜集中的收购和批发。期货交易适应的是那些大众农产品。比方讲粮食、棉花、食用油因为它的收购者通常是比较稳定的,也易于储藏。但蔬菜这样的品种复杂,储存期非常短,保鲜度较高的产品,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做期货交易的。它只能是分散生产、分散运输、分散销售。”

报道说,中国商务部在11月30号至12月6号一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蔬菜、肉蛋、粮食及食用油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就大蒜、辣椒等价格的惊人涨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北京大学的夏业良教授认为:“过去,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从农产品,特别是日常食品,副食品开始的。这并没有从最关键的农产品或者最基本的食品开始。而可能是从农业生产资料这个角度,因为农业生产资料这一年来的情况来讲,价格上升的幅度非常大。我觉得这都是政府当前应该考虑的。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有一些危机意识,这个是必要的。”

有评论认为,今年中国大蒜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否预示着通货膨胀的前奏,成为政府和百姓都关注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