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理轻文阻碍中国大学教育发展

中国官员在参加一个大学的百年庆典时表示,大学能否办好是一个政治问题。有网络作者认为,阻碍中国大学教育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偏重理科,轻视文科,这不利于国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最近出席了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并发表讲话说,兰州大学能否办好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网络作者张正春在他的博客中国网站上对此发表文章说, 他赞同陈至立的这一观点。但同时指出,陈至立没有注意到,大学的文科教育尤其重要,特别是综合大学的文科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占领思想意识形态的阵地更加重要。没有强大的文科师资队伍,没有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撑,所谓“文治”就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张正春还表示,比如清华、北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郑州大学……都是重理轻文,这已经是全国性的通病,不利于国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大学教育确实存在重理轻文现象。

“现在我们看到我们国家不仅应当是硬实力上去,更主要的还有软实力。软实力恐怕很大程度上取决去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中国当前的确是需要办好文科。”

张正春的文章说,他建议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加强综合大学的文科教育,加强社会科学研究。这是全面提高综合大学教学素质的关键,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点所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成败所在,不可等闲视之。胡星斗教授认为,重视文科教育并不意味着大学教育要政治化。

“文科恐怕还要远离意识形态,要恢复文科自身的科学性。另外,中国的物质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整个社会对于精神文明、对文化教育产品有更多的需求。因此也要求我们把社会科学,文科要办好。”

在苏州从事职业教育的讲师陆广先生说,中国大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干预太多,失去了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精神。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过于政治化,例如,现在大学新生都要进行军训,

“最近20 年来,我们大学确实出现了有些问题,我个人感觉。什么问题呢?过于强调在大学里面就是一个极端化。比如说军训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学生要搞军训,实际上这样一种灌输强制性的问题呢,当然可能是短期内,你看,学生们很听话,实际上在他们的心灵当中适得其反,时间长了以后必然起到一个反方向作用。”

张正春的文章还提出,长期以来,中国科技教育界重视英语教育,忽视汉语教育,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战略失误。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的同时被灌输了大量的“西化思想”,无意中被“洗脑”和“俘虏”。中国若没有传统教育,就不能站稳脚跟,只能是“鹦鹉学舌”,那样难免“邯郸学步”的结局。他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儒家化”,这是“中国化”的实质。继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必须继承儒学,才能掌握“中国化”的主动权。因此,加强汉语教育,加强儒学研究,这是决定未来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但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教授说,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不矛盾。

“未来的中华文明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要学习发达国家以及世界的优秀文化,这两者没有冲突,不能够把学习外语与西化等同起来,把学习外语与继承传统、学习传统文化对立起来。我认为它的这样一种对立思想仍然是过去阶级斗争,二元斗争的一种肤浅辩证法的一种反应。”

以上是本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