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二代不愿接班家族企业

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怎样把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方面已有很多讨论。近日在南京召开的江苏MBA发展论坛提出另外一些问题,就是怎样把民企做长,民企谁来接班的问题。现在中国民企平均寿命非常短,还不到4年。同时,尽管90%的民企家族创始人都希望子女接班,但95%的子女都不愿接班。上海的张君令先生曾经营一家生产羊毛衫的小型私营企业。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的谢田教授对中美企业都有研究。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邀请这两位人士对中国民企的寿命和接班问题进行讨论。

0:00 / 0:00

记者:我首先请问一下张先生,您有自己经营企业的经验。你看中国的民企为什么寿命这么短,还不到四年,就三、四年吧?

张先生:我自从1993年申请营业执照,当初正在上海开好多开发区,在那里享受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了,还有买房子、买地的优惠。我们当时也是从一台、二台机器开始做起,做到98年的时候达到10台了。到后来就在扩大、再生产就遇到很多的麻烦。一个是资金的问题,民营企业跟国营企业或者说集体企业最吃亏的就是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它在资金的贷款或者融资方面呢,它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如果是集体企业或者是公有企业,它国家银行都有贷款的保证。甚至政府可以出面解决资金的困难问题。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是没有什么办法解决的。第二点就是政府指导发展企业的长远规划,所以我在五年之后就停止不前了。

记者:张先生分析得非常实在,从这个底层的经验谈起,谢教授您在美国的商学院对中国和国外的公司都有很多的观察和研究,您看中国的民营企业相比国际的跨国公司寿命为什么这么短?还不到它的十分之一?

谢教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记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出自再更早一点大概2000前后的时候,那时候的民企平均寿命可能是7、8年左右。这样的话民营企业经营整体的状态或经营的环境看来对他们越来越不利,所以寿命就变更短。从理论上讲,任何商业企业、任何国家商业企业的破产、关门、结束经营的原因呢,刚才张先生也提到一些,一个是资金的问题,资金链出了问题;再一个还是市场销售问题。市场萎缩,需求不见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可能是它的产品管理,质量管理没有跟上或者人员的管理。中国除了这些国际上常见的这些导致企业破产或起诉的原因之外,中国还有另外一点,我认为中国政府对私营企业它有一种歧视。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和国营企业大企业是不一样的。这要归结到一个政治体制的问题。从中央政府来讲,它虽然是不愿意看到私人企业、民营企业就是不受他们控制的企业可以茁壮成长。

记者:刚才两位都分析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寿命特别短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民营企业选接班人的矛盾,就说将来未来5到10年之内中国大概有三百万家企业将面临接班换代,那现在接班换代面临一些问题,95%的富二代不愿意接受父辈的企业,张先生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张先生:根据我们自己商场上的打拚好多年,形形色色的公司也看得很多,赚一点钱也不是很容易的。当然了你做顺的时候也确实好赚,但总得来说,从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呢再回想一下,确实是很惊心动魄的。开创自己事业的时候有好多关要过。一个是资金关,一个就是公关,公关包括跟政府官员打交道了,我们这个地方发展私营企业有好多都是走空,你如果得罪了某一个方面的地方,搞得不好企业就会毁于一旦。所以自己吃了很多苦,包括自己的子女我们都没有好好的照应。我小孩子从来没有想过接我的班,我也支持小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走我们这一条路。我们这条路是一路上坎坎坷坷了,是很不容易的。有的我们做得好的,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过让自己的小孩子来接班。要么就出国留学,没有叫他们接自己的班的。

记者:刚才张先生说他们办企业的经验也有很多的苦处,所以孩子不愿意接班呢,也就是随孩子们的愿了。谢教授您怎么看中国民营企业接班困难的问题?中国有一个预计将来中国民营企业几百万家接班换代,交接顺利的可能也就是30%左右。江苏甚至发生有一位富二代不愿意接父亲的班把自己的手指砍断的案例。

谢教授:这个好像有一个东西方的差别,尤其在东方它一般第一代的企业家他愿意把企业转给或财富留给子女。毕竟我们也看到也有很多成功的。在香港、在日本都有很多成功的传了几代,要是从整体看,还是极少比较罕见的极少。

记者:那国际上的公司都怎么样呢?谢教授?

谢教授:一方面第一代创业这一代人大部分已经走上专业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它虽然以后变成股票公司的话更没有这个问题了。中国有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嘛。所以这富二代他在接触了其他机会,也知道了其他的行业,可能又目睹了父母当年怎么怎么辛苦,怎么怎么做起来的话,他如果自己本身又没有这种创业精神和创业念头的话,那他很可能就会没有兴趣。我觉得这也不是件坏事,实际上它会促进中国职业经纪人对他们的发展。

以上是本台记者安培与原上海一家私营羊毛衫厂负责人张君令先生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的谢田教授进行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