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新华网报道,中国教育部星期四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改革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由高校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美国德克萨斯州科技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蓝云先生认为,中国高考形式和高校录取指标都应改革:
“高考考试如果是执行得正确的话,应该至少是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基础。完全不看考试成绩,完全靠推荐,那是一个退步。我觉得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但是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成绩很可能在一次考试中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应该让他们有多次的机会参加考试,然后各个学校可以自己的决定来采用这个学生的分数。如果以后的高考不是搞得这么严重,确实有多次机会,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他们的发挥会比较正常。”
报道说,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表示,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蓝云教授认为,是否关心社会、参加公益活动也应该成为高校录取学生的指标之一:
“从录取的角度我觉得也应该有其它的指标。比方讲,学生在高中时的表现或者是学校老师对他的评语等等,这些指标也能表现一些学生非学术方面的现象,比方他对学习的态度,对学校公益活动的参与呀,在学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领导能力呀。”
中国《教育规划纲要》针对小学升初中和中考等考试提出,要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认为,中国政府还应该考虑改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机会:
“最近七、八年以来,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越来越困难,承担农村基础教育的像县、乡两级政府就更加没有钱维持基础教育。其实就是政府把它本来按照宪法必须承担的基础教育的开支转嫁到农民头上去,强迫农民替政府承担这个责任,以至于现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很多学校相应关闭。实际上就意味着从小学到高中这个教育系统在农村正在萎缩当中。同时除了上海以外,广州、北京城市政府尽管非常有钱,却不愿意为长期居住在城市里农民工的子女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在中国,有关改革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争论已有多年。有人认为,中国现行的一年一次全国高考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既不合理也不公平。但也有人担心,废除全国统一高考,由中学推荐或者高校自行招生,会助长教育腐败,导致教育机会的更加不平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