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听看书: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封从德) Opens in new window ]
八九学运中当选北大学生自治会筹委会常委、北高联主席,及任绝食团和广场指挥部副总指挥的流亡民运人士封从德所写《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一书本周三在香港正式发行。这本600页的着作分成两部分,分别是作者九零年流亡海外后一年间写下的备忘录,以及收集相关媒体报道和研究成为注的部分。
目前客居美国旧金山的作者封从德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希望藉此书主重现被淡忘的六四精神:“里面比较多的是回顾当时的感受,现场那么多民众面对机枪坦克、二十万军队时的舍身取义。那时候有一种很强的新的希望,在天安门广场上感觉到人格的尊严,在近两个月时间里能自由的讲话、还能组织起来,获得了这样的自由,为了中国的一种新的希望,大家都不怕死。这种精神越往后大家越淡忘了,争论的都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像是该不该撤?谁要负责?这些。”
该书记录了八九学运从胡耀邦逝世到6月4镇压、学运核心人物、重大事件、关键内幕及学运组织高层决策与争议全过程的现场亲历、见証、回忆与考释。其中更有众多首次披露的历史细节以及照片
出版者晨钟书局的孟浪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封从德从学运直接当事人,而且是领导人物亲身的经历,学潮开始第一天起记录下的所见所闻,在通过这些年的时候考证和修正,通过脚注的方式。所以和其他一二十年关于六四题材的书是有很大区别的。”
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余英时在该书的序中写道“这部《日记》确是关于六四学运的最可信、同时也最详尽的一部记载。”
封从德说也希望通过讲述一些不为人知的学运内幕,还原被扭曲的历史:“我很深的感受到对于当时的运动尤其是学生运动组织的过程,有很多很多误解和扭曲。像最近港大学生会会长陈一谔说他看了很多遍天安门这个电影,也读了很多像戴晴这些人的回忆,他会说柴铃很早就逃跑了呀。。而且也会跟着这种调子觉得中共镇压学生运动也是应该的,对历史是很扭曲的概念。我想这本书对还原六四真相以及当时那种精神会起作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