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法国领导人坚持见达赖,引发中国民众抵制法货,有何评论的提问时说: “至于有些网民抵制法货,中方高度重视同欧盟,法国的关系以及各方面往来。我们认为双方应继续对双边关系采取正确态度,推动双方各领域合作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我们希望有关国家为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我们希望国内公众能冷静看待中国同欧洲,同法国的关系。”
因为萨尔科齐坚持见达赖,近日在一些大陆的网上论坛已经出现了抵制法货的帖子。这也是欧洲方面所忧虑的,上周末的英国“金融时报”称,几个月前,巴黎奥运火炬传递事件曾引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反对情绪。一位经常访问中国的法国公司董事长对该报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上升,目标可能是法国。中国欧盟商会表示,希望新的争端“不会导致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升温,采取敌对和保护主义行动。”
深圳的异议人士赵达功,星期二对本台记者说,民族主义往往是中国政府利用的工具。北京当局在利用西藏问题做文章,以中欧的问题转移国内的视线, “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中国的经济发生危机,包括工厂倒闭,企业倒闭潮,社会动荡,群体事件增多,那么转移这种视线最好的方法就是民族主义,就是在国际上有点事,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事,还是,中国对欧洲的问题,目前我还是觉得主要是转移国内视线。”
对于北京当局在该事件上的举措,引起了国际媒体,特别是欧洲媒体的广泛关注。 “金融时报”上周连续两天报道了峰会被取消的消息及有关反应,报道称,北京把它跟萨尔科齐的争执升级到跟整个欧洲的对立,招致评论人士的批评,认为反应过激。
香港明报星期二中国评论称,东欧国家在中国并无重大经济利益,国内又有浓厚反共情结,明年中欧峰会恐怕也凶多吉少了。文章指出,中欧关系能否真正缓和,问题很可能出在东欧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身上。也许是曾经是共产主义的受害者的缘故,东欧国家对仍声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充满敌意。虽然中方称尊重这些前“兄弟国家”的制度选择,无奈这些“兄弟”就是不卖帐,经常与中方闹别扭。
旅法社会学者,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张伦持不同看法,他星期二对本台说,即使中方在此次事件中他态度比较强硬,但是并不会对双边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个事情我想有两个意思,第一,总的来说中方要有所表示,第二,也鉴于法国的状况,特别是跟法国的政治家的一厢情愿的一些想法有关,那么这么多年一直跟中方采取一种不叫示好的姿态,现在做出一个这样的举措来,中方对法国可能严厉点,但是从总的来说,我并不觉得,这个事情本身会造成根本的中法关系的倒退或者中欧关系倒退等等。现在由于中国更深的介入这个世界,彼此双方有更重要的利益,相互的需求,从法国这边来说鉴于长久的人权传统,特别是同情弱者的社会心态,对西藏问题上不如说表示,我想任何一个政治家恐怕也很难回复社会的这种要求,所以萨尔科齐做出这样的姿态,我想也是在逻辑之中。”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严修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