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突停在臺經貿辦運作 學者稱將影響中國芯片供應鏈

2021.05.18 10:41 ET
香港突停在臺經貿辦運作 學者稱將影響中國芯片供應鏈 資料圖片:2012年5月15日,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臺灣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開幕典禮上。
法新社圖片

自從北京轉以高壓方法對付香港人後,香港與臺灣的關係亦同時不斷惡化。到本週二,港府突然宣佈關閉在臺灣的香港經貿辦事處,至於臺灣在香港的辦事處,也可能面臨同樣命運。有臺灣學者警告,中國在美國製裁下,已很難進口高科技產品,現在連臺、港這個轉口渠道也封殺,最終受打擊的是中國的高科技產業。

港府週二(18日)中午突然公佈,在臺灣的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 (下稱:經貿辦)即日起暫時停止運作。

特區政府發言人回覆本臺查詢時,僅回覆「 與臺灣現時的疫情無關,目前沒有其他補充」。



港府發新聞稿指,在經貿辦暫時停止運作期間,港府會繼續透過1823、1868熱線及香港政府一站通網頁,處理一般查詢、香港居民在臺求助個案,以及向臺灣居民提供與香港相關信息。

據數據顯示,駐臺的辦事處目前有12名人員,4人從香港委任到臺灣,其餘爲臺籍僱員。


香港在臺經貿文化辦事處二○一二年掛牌,時任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左)拜訪當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右)。(圖/陸委會)
香港在臺經貿文化辦事處二○一二年掛牌,時任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左)拜訪當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右)。(圖/陸委會)

至於臺灣駐港辦事處,陸委會早前表示,目前僅剩8人由臺灣派任,而這些人的簽證陸續都將在年底到期,另有55位香港僱員。8人能否取得簽證,仍是未知之數。

本臺向臺灣陸委會查詢,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指予以尊重但感遺憾。

邱垂正說:對於香港政府今天做出暫時停止在臺辦事處運作的決定,無論是基於何種原因,我方均予尊重。香港在臺辦事處依據臺港2011年互設辦事處共識而成立,並已運作多年,今港府單方面做出此一決定,我方甚感遺憾。

至於在港的辦事處是否同受影響,邱垂正表示爲保障在港臺灣人權益,駐香港辦事處人員仍然會堅守崗位,提供臺港民衆相關服務。

臺灣《中央社》引述港方消息指,經貿辦暫停運作的原因是辦事處主管無法取得臺方發出的工作簽證;但同時引述臺方消息人士指,香港在臺辦事處主管一、兩年前任期結束返港後,港府一直沒有派出接替人選,也沒有向臺方申請相關工作簽證。

桑普:對港人影響有限 但憂會否對付臺灣駐港機構

法學博士、時事評論員桑普對本臺指,駐臺辦事處暫停運作對在臺香港人的影響非常有限,只有一些文件如「寡佬紙」(無結婚紀錄證明書)要由辦事處認證,惟取代方法可以有很多。桑普提到是次舉動較大問題是會否對付臺灣駐港機構,他說港府的聲明反映是政治理由作出此決定,質疑港府是否暗示臺灣同樣要暫停營運駐港辦事處。他預計未來雙方關係只會愈漸冰凍,不會好轉。

桑普說:大家都知道,因爲臺灣不承認九二共識,臺灣駐港機構現在基本上等(臺籍僱員)簽證到期,分分鐘就要撤退,因爲沒有辦法繼續下去,這件事會否加快呢?因爲香港己暫停駐臺機構,是否代表某程度上想扼殺臺灣駐港機構的生存空間呢?這是一個問號,但似乎這風險正提高。


至於在港的辦事處是否同受影響,邱垂正(圖)表示爲保障在港臺灣人權益,駐香港辦事處人員仍然會堅守崗位,提供臺港民衆相關服務。(RFA/資料照)
至於在港的辦事處是否同受影響,邱垂正(圖)表示爲保障在港臺灣人權益,駐香港辦事處人員仍然會堅守崗位,提供臺港民衆相關服務。(RFA/資料照)

臺、港關係早於2018年開始急轉直下

翻查資料,早於2018年,駐港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盧長水任命至今已近三年,但港府未發工作簽證,一直無法就任。2020年7月,代理處長高銘村工作簽證效期屆滿,外界傳高銘村因爲拒絕籤「一中原則」承諾書而無法延長簽證。

香港駐臺灣經貿文辦成立於2011年12月19日,是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下屬單位,專責港臺相關的經濟、貿易及文化等交流事宜。

暫停經貿辦 中國或成最大輸家

萬一港府最終關閉在臺的經貿辦,對臺港經貿關係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香港和臺灣的經貿關係密切,臺灣是香港第二大貿易伙伴,而香港是臺灣第四大貿易伙伴。兩地的雙邊貿易每年平均增長率爲8.3%,貿易總額由2019年的4千1百多億港元元增至2020年的5千億港元,升幅達20.4%。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香港更是臺灣和大陸之間貿易的重要轉口港。由臺灣經香港轉口中國大陸貿易額,在2020年高達4千2百多億港元,其中八成轉口貨品爲電子零件,即電動器械、電動部件等,而根據臺灣陸委會數據,更顯示當中主要轉口貨品包括「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集成電路」、以及二極管、晶體管和類似半導體裝置等。

當臺灣主要出口到港或大陸的貨品爲電子零件的時候,萬一經貿辦關閉,會對臺灣、香港和大陸帶來怎樣的損失呢?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向本臺分析,香港與臺灣經貿主要以轉口和金融服務爲主,三地固然會遇到成本提高的問題。但要比較三地所遇到的經濟損失,他則認爲正在發展芯片的中國或受最大沖擊。

邱俊榮說:無論是臺灣在中國的臺商,還是在中國的當地的電子廠商,在取得零組件方面可能會有些衝擊,畢竟供應鏈已經具體在那個地方。影響比較大的話,可能是香港和中國企業,臺灣也會有。現在談到電子零組件 ,看起來比較缺乏的都是中國企業,包含芯片(芯片),臺灣現在的供應鏈可能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沒那麼順,當然遇到一些衝擊,但關鍵性來講,恐怕中國受的衝擊會來得比較大。

他又估計,如果臺灣不能再依靠香港作轉口港或發展金融服務,或需要尋找另外替代方案,選擇到中國其他港口,對香港亦有一定的衝擊。


記者:文海欣 鄭日堯 責編:胡力漢 嘉遠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

評論

匿名
2021-05-18 17:17

照片為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