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者街头面对警察 回家后面对父母责难


2019.08.30 11:15 ET
AP_19221171459728.jpg 2019年7月28日,香港抗议者使用遮阳伞保护自己免受警察发出的催泪瓦斯。(美联社)

每个周末,香港街头一幕又一幕的冲突场境,令不少年轻人对社会失去一份安全感,但其实令他们情绪更受困扰的,可能是他们的家庭。部分学生跟父母政治见解南辕北辙,甚至引发两代人的争执。

大学生Krystal来自“深蓝家庭”。她说自己从小很少接触政治,加上在雨伞运动的时候年纪尚小,她感觉政治离她很遥远。但当她见到警察使用过分武力的时候,感觉事态严重,不能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另一方面,面对家人保守的政治观,令她跟最亲近的家人几乎成为陌路人。

 

 

Krystal说:“我父母都是深蓝的,可以说是‘蓝到黑’。他们都会觉得,现在弄得这个地步,都是示威者搞出来的。所以就算有个少女被射爆眼睛,或者黑社会出来打人也好,他们都会觉得是我们咎由自取。所以已经不是和他们讲事实,他们就会厘清真相,他们已经不会听。”

 

 

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调查显示,6月至7月期间,约10人中,便有1人疑似抑郁,创10年高峰,形容社会已出现“精神健康疫症”。而提供情绪辅导服务的机构,接获的求助电话,数目也大幅增加,来电者普遍感到愤怒、担忧、伤心和失望。Krystal的父母自六月反送中运动以来,亦出现情绪问题。她指出,就算自己没有出去游行,父母依然会把她标榜为示威者,甚至禁止她外出。

Krystal说:“我最初有和他说,我不是去游行,只是和朋友上街食饭,但他的情绪很不稳定。他有严重幻听,因为电视新闻播的画面很嘈吵,明明家里没有人出声,他都会说很吵,可以说是他有情绪病。所以情况已经严重到,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会觉得我会有危险,我是错的。”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有人会选择和家人吵得面红耳赤,亦有人会选择离开家中、搬到朋友家中暂住。而Krystal选择了让步,尽量在家里不讨论政治。

Krystal说:“都算是一种自我噤声,不会愿意去讲自己的意见。我们双方的立场太不同,你说什么,他都不会理解;他说什么,我也不会理解。所以就放弃了,不会再说。”

 

 

反送中运动令年青人对香港失去希望

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对于年轻人的不满,政府亦表示会积极建构平台,但Krystal说,经历这次运动后,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加上感觉到现时香港充斥白色恐怖的气氛,希望移民到海外。

Krystal说:“现在很多人已经被秋后算账。很多地方也安装了监控镜头,也有人说换了身份证之后,会知道你所有的资料。在一个没有自由的地方,我看不到在这个地方,我会说只能生存,以后你说什么也好,也会被人监控着。所有事情都见不到希望,很想移民去一个能让我喘气的地方。”

新学年开学在即,不少人忧虑这种无力感,会伸延至校园。对此,多个社会福利团体提供免费情绪辅导,希望可以纾缓年轻人的心理创伤。而政府亦回应说,会积极建构平台,聆听年轻人的声音。可是,在因政见而产生摩擦的家庭,对话平台又由谁建构呢?众人的精神伤痕,又何时能痊愈呢?

 

记者:郑日尧 责编:胡力汉/嘉远  网编:瑞哲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