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簽證計劃兩週年 香港"政治難民"重建家園路漫漫
英國政府因應香港局勢惡化,於2021年1月底開放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計劃,爲港人提供移民英國的"救生艇"。兩年過去了,已有超過十四萬港人獲批簽證移民英國。有民間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港人因政治原因決意移民,如同"政治難民"。有三成受訪者表示,他們仍未適應英國生活,部分人更表示在生活開支上極需協助。
- 英內政大臣正式確認降低BNO簽證申請門檻 惠及1997年後出生港人
- 英國涉香港BNO簽證申請人數季增25% 超過11萬人已獲批
- 英國持BNO港人下月投票參選 羅冠聰呼籲珍惜民主
- 英國擴大BNO計劃 爲何對香港如此重要?
“當我見證香港人對我們本地社區和經濟作出的非凡貢獻時,我感到尤其自豪。很多香港人形容在英國居住,就像回家一樣。我們很榮幸有那麼多傑出人材以我們的國家爲家,我期待並歡迎更多香港人在未來幾年來到英國。”在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計劃開放兩週年之際,英國移民部長詹裏克(Robert Jenrick) 拍攝宣傳片,讚揚過去兩年移民英國的港人對英國作出“非凡貢獻”,強調英國將繼續履行其歷史及道德責任。英國政府又公佈,在過去兩年,已有144,500名港人獲批BNO簽證,到英國“重建家園”。
7成人出於政治考慮移英 成“政治難民”
海外港人媒體《追新聞》和教育組織“時代公民教育平臺”(Citizens of Our Time Learning Hub,COOTL)近期合作對新移英港人羣體進行調查,發現822名受訪者中,近七成是出於政治考慮而移民。當中近五成受訪者的移民原因是 “香港政治環境” ,超過兩成人是基於 “自由/人身安全考慮” ;另有超過25%受訪者是基於 “子女教育及成長” 因素,而因香港經濟前景及防疫措施而決定移民的,只佔極少數。
而即使身處英國,絕大多數受訪者仍會花最少一半時間閱讀關於香港的新聞和資訊。被問到哪些日子對香港最具意義,並值得紀念或承傳,最多被訪者選擇2019年的“7.21元朗襲擊事件”。當日大批白衣人在香港元朗地鐵站內及附近一帶無差別襲擊市民,香港警方被質疑與黑幫勾結,縱容甚至“放生”白衣人,成爲“反送中運動”的關鍵轉捩點。另外 “8.31太子站襲擊事件”、“6.12百萬人大遊行”以及6.4天安門屠殺等,都依次被受訪港人選爲香港的重要紀念日。
參與調查的學者鍾劍華表示,大部分港人因政治原因離開香港,是他們以“政治難民”爲調查主題的原因。
鍾劍華說:“過去兩年從香港到英國的這十幾萬人,主要是因政治原因而離開香港,這個說法應該是沒錯的。當然是否難民就很視乎大家在這裏如何適應,有7成人適應得很好,很多人都積極投入英國社會。可以看到大家關注的問題都是找工作、多瞭解英國的文化歷史、提高英語等。但同時他們沒有忘記香港,大家可以看到,他們還是很關心香港的訊息。”
3成人未適應英國生活 近2成人需要生活開支支援
調查中近7成被訪者曾接受高等教育,擁有學士或以上學歷;過半數受訪者已受聘、自僱或創業,近7成人認爲自己已適應英國生活。調查同時關注新移英港人需要支援的範疇,結果發現超過56%受訪者認爲在“瞭解英國社會、政經文化及融入社區”上極需要支援,其他需要支援的範疇依次爲醫療服務、英語、工作機會及求職技巧等。
即使大部分港人積極投入英國的新生活,移民從來不是易事。近日一名持BNO簽證移英的香港女生輕生的消息,引起在英港人羣體的關注。
調查發現,有3成被訪者表示自己仍未適應英國生活;更值得關注的是,有18.5%受訪者表示在生活開支上“極需要”支援。
而事實上,自2021年4月起,英國政府共投放近5000萬英鎊推出“歡迎港人計劃”,當中包括由各市議會提供英語課程及“貧困支援”等。然而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對英國政府及各市議會提供的支援缺乏認知,更只有不到一半人知道,他們其實可以申請英國政府或市議會的生活資助或津貼。
調查團隊認爲,這顯示以BNO簽證移民英國的香港人中,仍有少數弱勢者,亦未能尋求外界支援;不排除當中有部份人士或因香港急速的政治轉變,在未有充足準備下,被迫選擇以“走難”方式離開香港。而港府不讓BNO港人取回強積金,也影響部分移英港人的財政狀況。
記者:呂熙 責編: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