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政府目前正规划设立「农产品运销中心」,将境外输入农产品原料加工外销。但反对党立法委员质疑,这将为中国大陆农产品提供一条「漂白」之路。
为了强化台湾经济体质,马英九政府规划「自由经济示范区」,并且在示范区中设立「农产品加值运销中心」。计画进口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各国农产品原料在台湾加工,并且以台湾品牌行销。
民进党立法委员李应元和苏震清周四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批评上述计划,将为中国大陆农产品「漂白」成为台湾农产品,大开方便之门。
苏震清说,农委会之前为了要顺利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曾经宣称绝对不会开放目前禁止的八百三十项农产品进口,但现在中国农产品要「漂白」了。这是假开放之名,行灭台湾农业、农民之实,令人痛心。
苏震清说,依照农委会的规划,「农产品运销中心」将进口包括中国大陆在内各地区的农产品原料,加工之后以台湾品牌外销出去。但如果原料品质不佳,挂的又是台湾的厂牌,势必严重伤害到台湾本地农产品的形象。
苏震清说,台湾农产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品质形象就将毁于一旦。马英九政府必须悬崖勒马,不能让这个农产加值运销中心,成为压倒台湾农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应元则要求,应该以「农业经济特区」取代「农产品加值运销中心」,强化台湾农业竞争力,以「台湾产、台湾製、台湾牌、全球销」模式扶植台湾农业。
农委会国际处副处长萧柊琼等官员列席了这场新闻发布会。萧柊琼说,近来区域自由化议题风行,台湾应积极参与,化被动为主动。农产品加值运销中心是吸纳国外原料加工出口,绝对不会进到国内影响台湾农产品。
她说未来这些台湾製造农产加工品,都会做出原料来源标示,不会有「山寨品漂白」的问题。政府也会鼓励加工厂商使用台湾农产品,并透过审核方式让厂商优先使用台湾生产量充足的农产原料。
萧柊琼表示,目前台湾农产出口以生鲜为主,农产加工品出口并不会造成排挤效应,且透过农产加工外销,有助提升台湾品牌。她举例,瑞士以巧克力闻名全球,但瑞士并不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台湾要争取的,就是高品质的农产加工带来的利润。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李潼发自台北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