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 海外港人失去了什麼?
2021年,香港人接連失去了《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除了失去接收香港資訊的重要渠道,對海外港人而言,更失去了和故土的重要情感連結。全球超過50個港人組織發佈“全球聯合聲明”,敦促國際社會關注事件,制裁打壓香港自由的官員。倫敦港人則在鬧市集會,爲被捕的新聞工作者祈禱,同時爲“敢怒不敢言”的港人發聲。
“2021年快將完結,竟然又發生一件如此過份的事,又再次感受到那種無奈。新一年,願各位都平安。”
“希望各位繼續保持憤怒,永遠不要忘記,這是一場忘記與被遺忘之爭。”
這是倫敦港人來年的新年願望,也是他們在《立場新聞》倒閉後發自肺腑的心聲。
在英港人寄語海內外港人互相鼓勵走過黑暗
2021年,香港人失去了《蘋果日報》,當這滿是淚水與傷痛的一年快將走到盡頭,香港人再失去《立場新聞》。在《立場新聞》辦公室被港警搜查、所有網頁和社交網站內容一夜被撤的晚上,倫敦港人在當地市中心集會,爲被捕新聞工作者祈禱。
活動由“英倫好鄰舍教會”主辦,約80名港人蔘與。教會創辦人陳凱興傳道人,讀出上述部分港人留言,並帶領衆人祈禱。有港人親身站出來,在倫敦鬧市街頭髮言,當香港形勢日趨嚴峻,他有話想對“留下來的香港人”說。
“很欣賞還有一班人堅持留在香港,他們不是笨,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原因留在香港。相信無論是離開香港的人,還是繼續留在香港的人,各自都有不同原因,我們反而應該互相支持和體諒對方的決定。形勢很殘酷,但我們一定可從中找到我們香港人的光輝,希望大家繼續互相鼓勵。”
爲“敢怒不敢言”的當地港人發聲
集會發起人陳凱興傳道人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立場新聞》被搜查的消息傳出後,不少在英港人都感到非常沮喪和憤怒,教會有責任擁抱受傷的人,因此舉辦是次集會,讓港人互相鼓勵。
他表示,自己也曾被港警凍結銀行戶口,並被蒙上污名。作爲過來人,他曾獲宗教界和社福界朋友發聲支持,今日作爲在英港人,他認爲自己有責任爲“敢怒不敢言”的港人發聲。
陳凱興說:“香港人現在可以說是敢怒不敢言,就算很憤怒、政府很壞,他們都不敢說,因爲現在很明顯是一個文字獄。我們來到英國,我覺得有責任爲這些事情發出公義的聲音,集結香港人去發聲。”
全球港人聯合聲明促國際社會關注
除了倫敦港人,全球超過50個港人組織發佈“全球聯合聲明”,敦促國際社會關注事件。聲明提到,港府以對付《蘋果日報》的同類手法突襲《立場新聞》,又以“串謀發佈煽動刊物”拘捕《立場新聞》多名現任及前任高層,顯示中共的清晰訊號─新聞媒體必須服從,否則將承受可怕後果。
聲明說:“這是對獨立的新聞和言論自由的侮辱,這是國際民主社會所珍視的共同價值。 中共在港實施《國家安全法》,授權港府持續摧毀自由,這種中共式迫害在港急速蔓延。我們簽署人敦促國際社會,支持全球民主、捍衛基本權利和言論自由的核心價值。當香港言論自由漸漸萎縮,簽署人更要爲被噤聲的當地港人發聲。”
聯署人促請各國政府對打壓香港自由的官員實施制裁、定期審視香港是否仍有足夠新聞自由保障商業利益、評估繼續在中港投資帶來的名譽損害,以及審查中國就香港發佈的假新聞和大外宣。
參與聯署的港人組織遍及世界各地,覆蓋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瑞典、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甚至非洲。多個人權組織,以及多名前香港區議員都有參與聯署。
海外港人日後如何接收香港資訊?
參與聯署的移英前香港區議員劉珈汶向本臺表示,從《立場新聞》前身的《主場新聞》年代開始,已一直閱讀其專欄文章;至2014年底,《主場新聞》變成《立場新聞》,她和香港讀者一同見證《立場》由一家規模較小的網媒,發展成一個真正“香港人的傳媒”。
劉珈汶說:“其實失去了《立場新聞》,我覺得很婉惜和難過, 因爲失去《蘋果日報》以後,只剩下《立場》這個較親民主陣營的媒體。我們現在在英國,很多新聞除了靠臉書傳播以外,就是靠看這些網媒的報道。如果《立場新聞》沒有了,可預視未來其他較小的網媒都會消失。”
她憶述以往《立場新聞》的消息,總是最快最即時,助她接收第一手新聞資訊。而過往《立場新聞》的深度專題報道,例如有關新界東北發展規劃、探討鄉事力量和“祖堂地”問題的專題,都令她印象深刻。
失去《立場新聞》這個消息渠道後,她說香港剩下的傳統主流傳媒也已經大不如前,海外港人日後或只能憑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國際傳媒,接收有關香港的消息。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呂熙倫敦報道 責編:嘉遠 網編: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