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驻德国台北代表处举办“诗·抵抗·认同”座谈会,邀请中国流亡诗人廖亦武朗读他为香港发表的《二次屠杀》诗作,与会人士还讨论了有关“今日香港是否为明日台湾”的议题。
" 它来了
香港人啊
你们将在自己家门口
目睹一次次杀戮
正如三十年前
北京人在自己家门口
目睹开枪、开枪、开枪 "
流亡德国的中国诗人廖亦武11月5日在柏林的驻德国台北代表处举办的“诗·抵抗·认同”座谈会中,首次公开朗读他于2019年在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针对香港现象所发表的新作品《二次屠杀》。
廖亦武说,他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香港也发生了和天安门相似的屠杀,没有想到还会写这么一首诗,从天安门屠杀到香港屠杀。他很感慨中共的残酷本质:“所有全世界都看到了,刘晓波挂那么多管子,然后就死掉了,香港这次也是杀给全世界看。”

“诗·抵抗·认同”是一个透过诗歌朗读的形式支持民主与人权的座谈会。台湾驻德代表谢志伟对于举办这个座谈会表示,“我们除了对自己(台湾)的历史责任以外,我们对于整个中华文化圈里的包括中国人,包括香港人,广义来讲,包括在中国共产党之下统治的维吾尔族人、西藏人可以做什么事情,我们现在几乎是唯一还能够有言论自由,还能够有资格捍卫言论自由。”

前《纽约时报》记者狄雨霏 (Didi Kirsten Tatlow) 则认为,国际社会和台湾对于中国当局颠覆、渗透香港社会政经系统了解不够。她说,“中国颠覆、统战的方法,在国外、在德国、欧洲、美国、台湾要更多地理解明白这个现象,我们现在有点忽略了。”
座谈会的下半场邀请到曾参与香港和台湾的社运和学运、现就读德国大学的博士生一起讨论“今日香港,是否为明日台湾?”
香港民运人士、汉堡大学法学博士生邝颂晴表示:“我心目中的家乡,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香港,所以我对中国那种,我就是你祖国,你要听我话的那种,我是完全无感,而且反感。某种程度上,而且看到国安法之下打压无日无止,你身边的朋友坐牢的坐牢,流亡的流亡,然后你很想贡献的公民社会,在几个星期之间就荡然无存的时候,你真的是没办法去感受到国安法或北京为香港带来的繁荣稳定,我只是感受到很痛苦。”
台湾“太阳花学运”发言人之一、柏林自由大学社会学硕士班学生赖郁棻说,香港对台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台湾可以从香港近年的政治发展中借镜,台湾也应认知到自己身为抗中阵线的伙伴应肩负起的责任。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蔡凌巴黎报道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