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整体疫情和各国比较,相对缓和,近日出现的病例多是境外输入。截至3月16日,台湾新冠肺炎确诊67人,死亡1人,境外输入的病例数目超过本土病例。按全球确诊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名,台湾排在第53名。台湾到目前为止为什么能有效防控第一波疫情?
台湾的防疫工作受到多家外国媒体的赞扬,台湾人怎么看? 来听几位民众对政府防疫的看法。
记者:“你觉得政府到目前为止你觉得做得怎么样?”
民众:“我觉得满好的,确诊人数很少,跟别的国家比起来,觉得台湾相对稳定跟安全。”
记者:“你觉得台湾的疫情资讯还算公开透明吗?”
民众:“我觉得相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透明公开的程度是满先进的。”
台湾警觉性高 对疫情超前部署
台湾经历过非典的教训,警觉性高,对新冠肺炎做出超前部署。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当时说,没有明显人传人和医护感染。但是台湾已经开始针对武汉入境台湾的航班,登机检疫。台湾防疫工作的最高指挥官、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说,“我们的行动启动得比较快、比较早,像在12月31号我们就开始做登机检疫。1月2号我们就启动应变中心。”

12月31日,行政院召开院级的第1次专案小组会议,启动边境管制,疾管署首度开记者会谈武汉肺炎。1月3日起疾管署每天召开疫情通报记者会。1月5日,陈时中召开专家谘询会议,指示“料敌从宽、御敌从严”。这比世界卫生组织一月六号才首度针对武汉肺炎发布新闻来得早。而且一月初台湾总统大选的选战打得火热,全民的注意力都在选战,但行政部门没有松懈。
台湾的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时说:“面对疾病还是要谦虚,因为这是新型传染病,所以我们就要戒慎恐惧,先期部署,从境外阻绝,建立好的追踪制度,防止疾病进入社区。”
1月15日台湾将武汉肺炎列为第五类法定传染病,要求医院及时通报,以便追踪亲密接触者,若没有遵守隔离规定,或散播不实消息,都要惩罚。台湾在还没出现确诊病例时,就列为法定传染病,这个 政策也比各国早。1月20日台湾政府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成立。

台湾严格限制大陆人入境 比日韩早
1月21日,台湾出现首例确诊。1月22日,蔡英文总统举行国安高层会议。1月23日小年夜,武汉封城,台湾防疫由三级提升至二级,扩大边境管制,禁止武汉人来台。1月26日,全面禁止湖北人来台,湖北以外的大陆人来台要隔离14天,并暂缓陆生和陆客来台。这相当于全面禁止大陆人入境的措施比日本韩国都早。
在阻绝病毒的同时,政府也紧急应变口罩荒。台湾的行政院长苏贞昌1月24日决定暂停出口N95、一般医疗及外科口罩。苏贞昌说:“我们生产的口罩暂时停止出口。”
台湾暂停口罩出口 民众实名制购买
1月31日政府征用台湾全部口罩工厂的一般医疗口罩及外科手术口罩。2月6日实施口罩“实名制”,民众必须拿健保卡到药局,从最初7天每人限制购买两片,后来放宽到三片。
同时,经济部采购60台口罩生产机器,找了台湾20多家的工具机厂商,组成“口罩国家队”,将台湾原本每天188万片口罩的产能,提升四倍,到日产千万片。半年才能做到的事,25天完成。台湾跃升为全球第2大口罩产地,仅次于中国。

台湾的经济部长沈荣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时说:“预计平均日产能可以超过1030万片。”
一位台北市民说:“大概半小时以内就可以买到(口罩)了,一开始曾经排大概将近一小时。”
前期部署、信息公开、尊重专家、以及99%台湾人都纳入健保是台湾防控疫情的关键。陈时中自1月23日起天天召集相关部门说明疫情,有问必答,给记者“问到饱”。有时一天不只一场记者会,即时披露大量信息,让社会有充分讨论的空间。
第二波疫情凶猛 考验台湾防疫能量
陈时中在3月12日面对BBC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的警觉性比较高,以往有相关成功的防疫的经验,运用我们专家的一些在公卫或在专业医学上的认知,提供我们宝贵的在政策上的一些选择跟决定,还有我们强大的资讯化的力量跟健保的体系,让台湾在这一波(疫情)里面,到目前来讲我们还算是稳住,不过未来还有很大挑战。”
陈时中说的挑战马上就来临。台湾自13日起出现的病例几乎都是境外移入,大多有欧洲和中亚旅游史。随着欧洲疫情爆发,第二波疫情来得又急又快,台湾这场防疫战还没有打完。
自由亚洲电台 陈美华 台北报道 责编:许书婷 申铧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