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上市大陆科企巨亏 香港特首儿子辞任高层


2019.03.13 11:20 ET
AP_18172133159507.jpg 图片:香港小米分店。(美联社)

香港从去年开始接受创科企业以“同股不同权”方式申请上市,当时已引起争议,过去一年,两家大陆“同股不同权”企业的表现不如预期,其中一家全年亏损超过1100亿。 业内人士对于这类股票的前景有不同看法。

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去年以“同股不同权”架构在香港上市,当时已有评论指对小股东不公平,并有利于大陆企业在香港圈钱。时隔不足1年,“小米”的股价比招股价下跌接近3成。

据香港苹果日报周三(3月13日)报道,“小米”上市后,不少员工发现持有的公司期权价值大跌,加上士气低落等因素,纷纷离职,在“小米”服务了2年多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儿子林节思也选择离开。

另一“同股不同权”股份“美团点评”成绩也未如理想,全年亏损超过1154亿元,打破香港上市公司亏损记录。

近年科技企业盛行,尤其初创公司往往因为创办人财力有限,需要透过多轮投资引入投资者,却又担心分薄了创办人的持股,而“同股不同权”却让持股较少的创办人,继续拥有控制权。

而按规定,企业上市时,不同投票权受益人必须是董事,上市后也必须留任董事。
投资大陆科创企业风险相当高

香港公共专业联盟财经政策发言人甄文星指出,持股较少的人往往掌握决策权,是“同股不同权”最大风险所在。

甄文星:“‘同股不同权’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大股东可能不受保护,小股东有管理权,大股东反而没有管理权,没办法委派董事进去,就连老板也没办法换掉管理层。”

现时两家大陆创科企业表现未尽人意,甄文星认为并非偶然。

甄文星:“‘同股不同权’股票最大的特色就是公司开始的时候没资金,只好出卖自己,把股权出卖。好像内地的‘共享单车’就是把市场占有率扩大,变成另一个腾讯。当时进来的时候,它已告诉大家,我就是亏钱。这类股票风险很高。”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指出,高新科技企业在始创阶段出现亏损十分常见,投资者需要作出全盘考虑。

麦萃才:“美国不少科技公司虽然没有盈利,但是股价相当坚挺,美国的专业投资者比较有耐性,倾向长线持有,属于技术性投资者。而在香港,不排除散户对‘同股不同权’股票期望过高。必须了解,任何科技类公司失败率都非常高。”

有评论认为,香港交易所推出“同股不同权”并没有经过全面评估,批评港交所好大喜功,但麦萃才并不同意。

所谓“同股不同权”是指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股东权利事实上的不平等,既表现在两类股东在公司的决策权与分配权上的不平等,又表现在两类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流通性不同。

麦萃才:“全球不少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大部分是创科行业,以美国和中国数量较多,在传统规则下它们根本没法上市,如果香港不让上市,这些企业只好选择到别的地方集资。大陆企业在美国上市面对被投资者和其他竞争对手起诉的风险,但如果在美国的股价高,那当然会选择在当地上市。”

他认为,有较多知名创科行业在香港上市,将有助提升香港的金融地位。

记者:高锋/责编:胡力汉/嘉远 网编:郭度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