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多數民意視“獨立調查”爲底線
2019.09.16 13:55 ET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本月初正式宣佈撤回修訂《逃犯條例》之後,有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2成人接受政府的安排,超過7成被訪者認爲做的不夠,當中大部分人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視爲底線。不少政界人士和學者也認爲,這是解決反修例風波,平息亂局的關鍵。
本月初,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港府會以4項行動回應市民5大訴求,包括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卻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香港報紙《明報》在林鄭月娥發表講話後,訪問了600多名市民。超過75%被訪者認爲,4項行動並不足夠,只有不到兩成人表示接受。不接受的人當中,超過70%認爲,最起碼必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約2成則認爲,必須重啓政改,落實雙普選。
中國全國人大香港區代表田北辰表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平息這場風波的關鍵,鬥爭、暴力持續下去,政治取態兩極分化只會愈來愈嚴重。他強調,將來委員會的成員必須包括中立和各方都能接受的人士。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蘇鑰機也指出,根據民調結果,如果政府答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足以滿足不少香港人的訴求。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表示,如政府4項行動是在3個月前提出,效果可能會不一樣,但現在雙方的情緒都已升溫,以週日爲例,雖然在警方反對下,參與遊行的市民要面對法律風險,使遊行人數下跌,但仍然有數以10萬市民響應。
李彭廣認爲,香港下一步何去何從,已不僅是特區政府單方面能決定。
李彭廣:“政府已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希望中央政府考慮到香港局勢,美中貿易戰以及如何把香港重新定位。這層次的問題已不是特區政府能拿主意。”
李彭廣相信,要‘止暴制亂’,新思維不能少。
李彭廣:“目前的問題不在於民生和經濟困苦,而是針對政府執法的公正性。現在政府推動任何不對焦的措施,可能會適得其反。到底以什麼方法‘止暴制亂’呢?鎮壓還是疏導?如果政府高層沒有新思維,將難以處理大規模社會抗爭。”
除了撤回修例,港府本月初提出的4項承諾還包括,增加監警會成員,邀請專家探討“深層次問題”,以及構建對話平臺,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
據香港傳媒報道,政府週一正式成立“對話平臺辦公室”,將協調將來的對話平臺,包括由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所籌辦的活動。而林鄭月娥將於本週三在政府總部舉辦“對話會”,邀請逾400名區議員出席。
記者:高鋒 / 責編:胡力漢、申鏵 網編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