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 2027可能是中國侵臺時機點
近日,臺灣的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專訪,罕見地針對中國侵臺時間點作出了預測。
吳釗燮在專訪中指出,目前的“現狀”即臺灣實質自治但不正式宣佈獨立,現狀可能不會永遠持續。吳釗燮罕見地承認,臺灣有一天可能會被中國併入或成爲獨立國家。
“2027年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年,”吳釗燮在專訪說道,習近平可能會利用臺灣來鞏固其作爲中國國家主席的第4個任期,並轉移國內議程的焦點。
儘管臺灣從未被中共控制過,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強調,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吳釗燮在專訪指出,"與前兩年相比,去年的情況要糟糕得多",他表示,“對我來說,2027年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年。”
吳釗燮解釋,2027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很可能進入第4個任期,如果在他的第3任期不能取得重大成就,他可能在新的任期爲自己在歷史上留名。
吳釗燮在專訪指出,中國目前經濟下行,人民不滿,房地產市場崩潰,“如果習近平不能改變中國國內局勢,爲維持其威權體制,也可能試圖透過發動對臺攻擊或製造外部危機,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使臺灣成爲代罪羔羊。 ”
吳釗燮示警,現在發生的“最壞情況”(worst case scenario)比前幾年“更有可能"(more likely),他並描述情況有多麼不穩定。
習近平營造第四任正當性 恐訴諸擴張性民族主義
臺灣安保協會副祕書長何澄輝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中國並非民主國家,政權正當性不是透過制度性選舉更迭任期,過去中國領導人依恃經濟高增長爲其政權帶來合法性與合理性,但當高增長不再,社會矛盾激烈,中國最後可能訴諸民族主義,特別是擴張性民族主義。
“攻下臺灣就是他們目前的主旋律,對內維穩的理由,這是典型壓力移轉理論。國內壓力升高,對外擴張行動減壓。”何澄輝說。
早在2019年,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曾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2021年,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也表示,中國可能會在“未來6年”(2027年)進犯臺灣。
“我們現在猜的都是時間點,無論它內部穩定與否,都要解決臺灣問題,只是以何種方式、何種時間點處理。”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做上述解讀。
王宏仁補充說,中國不會只考慮內部因素,不管是2027、2035年,一定會權衡外部情勢發展,這是動態的問題:“端視兩岸關係發展走向、如何評估跟美國軍事實力差距、美國可能介入臺海衝突機率有多高,他會考量成本問題,需要多大代價處理,考量相對關鍵參與者的關係。”
貴州一大學退休教師李庚對本臺表示,中國在中美、中俄以及臺灣三大外交問題解決不了,“一帶一路”海外投資收不回來,國內看着好像坐穩了,實際上危機四伏。他引用駱賓王的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撥清波都在水下,民背則國衰,老百姓的向背,決定了國運的走勢。”
憂擦槍走火 吳釗燮:臺軍自我剋制不發第一擊
吳釗燮在專訪中還提醒,小小的事故就可能點燃戰火。他舉例,一旦解放機跨越臺灣24海里鄰接區(鄰接領海外側至距離領海基線24浬間之海域),臺灣部分武器系統可能得瞄準解放軍機,這就可能會引發事故。預防情勢突然升級,唯一的方法就是“自我剋制”。吳釗燮強調,“臺灣的飛行員訓練有素,他們知道臺灣不能發出第一擊。”
中國軍機擾臺次數由2020年全年380架次,大幅增加到2022年超過3300架次。
王宏仁指出,臺灣軍方雖然有很強的自制力與專業訓練,但只要每次解放軍在福建沿海有動作就得進入備戰狀態,飛彈瞄準、雷達觀測,空軍待命,軍方疲於奔命已久。
“吳部長此刻會有此談話有其道理,因爲臺灣方面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擦槍走火目前看來可能性不高,目前看來還是以政治性的傳達、挑釁意味比較重。”王宏仁說。
何澄輝則表示,中國試圖打破既有的均勢,撩撥過去共同的默契線,逼近紅線的行爲是典型灰色領域的衝突。如果無作爲,北京就會升級對臺極限壓力測試,風險在於逼到臺灣必須回應,而回應有可能就會造成擦槍走火的機會。
記者:黃春梅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