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統大選前一年 蔡英文進行內閣改組
臺灣的總統蔡英文1月27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內閣改組,由前副總統陳建仁出任行政院長,而在外交、國防閣員方面尚無變化。有分析指,中國對臺政策關鍵在於中美對峙以及統一的價值觀,臺灣的閣揆更換乃至政權是否輪替已非中國最在意之事。
臺灣的總統蔡英文選在週五(27日),臺灣農曆新年收假前夕,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宣佈由陳建仁接掌行政院。
蔡英文在致詞中首先讚揚了在其任內任期最長的閣揆蘇貞昌,蔡英文表示,四年來歷經全球百年大疫、政經情勢重大轉變,臺灣不只挺過來了,還維持經濟穩定成長、並維持正常生活,成爲國際社會肯定、民主夥伴支持的焦點。但是再精彩的劇本也要翻到下一個篇章。
蔡英文:“我期許新的內閣團隊,是個‘溫暖堅韌’的內閣,而陳建仁的溫暖、無私、奉獻,正是當前疫後社會療愈、照顧人民生活、團結建設國家,最合適的行政院長人選。 ”
陳建仁在蔡英文第一任期擔任副總統,在陳水扁執政碰上SARS疫情時,陳建仁擔任衛生署長帶領檯灣走出疫情。這次新冠疫情,他也是蔡英文相當倚重諮詢的人選。
陳建仁談到,俄烏戰爭、亞太情勢近期劇烈改變,從各層面衝擊臺灣的生存發展,與此同時有臨危受命的心情。他說,“在蔡英文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哩路,需要我來共同承擔,我有一種義無反顧的心情。”
陳建仁領導內閣的成績好壞,牽動民進黨2024年總統大選選情。甫當選民進黨黨主席、被認爲下屆總統熱門人選的賴清德在第一時間表示,“感謝陳建仁願意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以國家爲己任,扛起此重責大任。”
朝野看陳建仁組閣
對於陳建仁在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挫敗後接掌閣揆,民進黨立委鄭運鵬解讀,蔡英文總統必須佈陣新內閣,政治責任來自於去年11月26日的選舉結果。“新內閣可以更主動設定目標,讓未來一年的施政方向與成果,成爲臺灣人民願意再交給民進黨來繼續執政四年的依據,新內閣施政就是2024新政府的政策綱領。”鄭運鵬補充說明。
國民黨立委江啓臣分析,2018前的內閣和政策幾乎都由蔡英文主導,蘇貞昌四年任期因太過強勢,蔡英文僅主導兩岸國防外交事務。他預期這次將回到蔡英文主導,有總統兼內閣的味道。
林濁水:臺灣內閣異動不影響兩岸走勢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接受本臺訪問時也表示,以陳建仁接掌內閣蔡陳兩人已有共識,蔡英文想介入政院人事與政策應會更加得心應手。不過他提醒,以延長兵役役期一年爲例,蔡英文在將近2年多的討論中,前後修改了56個版本爲例,按此決策過程延續下去恐出現問題。
林濁水:“蔡總統喜歡介入又想很久,光是兵役問題要改56次,行政院施政會受到一定衝擊,除非這個個性自我節制。”
相較於前一任閣揆蘇貞昌強勢的行事風格,對中國的挑釁向來不假辭色回懟,陳建仁的個性相對溫和,被暱稱爲“暖男”。這樣的人事安排是否將有利於兩岸氣氛的和緩?
林濁水分析,在野黨過去把兩岸關係惡化,歸咎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但是,他認爲中國對臺政策有兩大關鍵,一是中美對峙,其次是中共統一的價值觀。在中國的反分裂法第八條框架下,蔡英文講中華民國臺灣或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都不行;而國民黨主張的“一中各表”也是死路一條,在第八條裏“一視同仁”。
“在此情況下,不要說民進黨換了內閣閣揆,或者民進黨換了總統,連國民黨當了總統都一樣,通不過第八條規定。”林濁水說。
在新的內閣當中,臺灣的駐美代表蕭美琴一度被媒體點名將與臺灣的外交部長吳釗燮交換職務,不過,也有媒體指出蕭美琴職務不會有異動。此外,國防部、陸委會兩部會領導人選,也有待進一步揭曉。
記者:黃春梅 責編:許書婷 梒青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