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二十六年 德國首位部長級官員訪臺
3月21日,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BMBF)部長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率團抵達臺灣訪問。這也是睽違二十六年後,德國首次有部長級官員訪臺。瓦特辛格強調,這是一次專業性的訪問,德國政府的中國政策並未改變。
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部長瓦特辛格21、22日率團訪臺,首站就是與臺灣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簽署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STA)。
【睽違26年 #德國首位部長級官員訪臺】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March 21, 2023
【高度象徵意義】#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部長瓦特辛格(#BettinaStarkWatzinger)21日訪臺,這是睽違26年後德國首次有部長級官員訪臺。她強調這是一次專業的訪問,德國政府中國政策並未改變。臺灣駐德代表預期會有全球性對中態度反省。(採訪:黃春梅 攝相:陳俊傑) pic.twitter.com/omUNOIsYuR
吳政忠在致詞指出,臺灣與德國將在鋰電池、氫能、人工智慧、半導體、人才培育等多個重要領域展開合作。他強調,瓦特辛格的到訪是“以行動證明,科技合作已將臺德關係推向新高度。”
“很榮幸成爲這26年來首名訪臺的德國部長級官員,臺灣在科技研發是一個備受尊敬的合作伙伴。”瓦特辛格在致詞中也強調,她成爲1997年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德國官員,非常高興到訪。基於臺德雙方簽署的STA,將發展和擴大科學合作,目標是加強發展、創新和進步。她強調,全球挑戰需要全球解決。
瓦特辛格:“促進與志同道合夥伴的合作,對我和我的部門來說極爲重要。這種安排代表着在民主價值觀、透明、開放、互惠和科學自由等基礎上加強合作。”
瓦特辛格指出,這項協議將強化與臺灣的學術研究和教育合作,包括半導體、電池、氫能等。
臺灣的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受訪時說明,臺灣在芯片製造、封裝等方面具有技術優勢,在全世界市佔超過5成,現在也積極佈局IC設計,其他產業需要用到半導體芯片,比如生物醫學、汽車工業,甚至是太空,這些是德國領先強項。他預期,“臺灣芯片與德國的應用結合,未來10-30年都是很有機會的產業,是雙贏的合作。”
針對有關臺積電赴德國設廠,德方是否有對臺灣官方提出協助請求的問題,吳政忠表示,“我去年11月與德方經濟部高層談到,臺灣是民主自由國家,政府不會干預私人公司的投資。但我告訴他們,德國把人才生態系與環境準備好,相信臺積電會有機會去德國。”
謝志偉:臺灣民主與科技成就 未來將帶動全球性對中態度反省
瓦特辛格在會後受訪時強調,“(德國)聯邦政府的中國策略仍然不變,今天的訪問(臺灣)與此沒有關係。”記者追問,德國現在不是正在制定中國策略嗎?她強調,“是的,但中國策略一向如此,今天真的只是一次專業性的訪問。”
臺灣的駐德代表謝志偉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中方一定會有施壓,但這是一個專業部會的部長,中國的反應是不管有無政治意涵都提抗議,抗議久了,德國有點彈性疲乏。
他解讀,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長此行訪臺建立在兩個基礎上,“第一,這是一個民主原則共享;第二個同樣重要的基礎是科技成就共通。基於這兩個基礎,有了26年第一次部長訪問臺灣,至於政治意涵就由別人去解釋。”
謝志偉提到,德國已在重新檢視“一箇中國”政策,如今已不稱“中國政策”,而稱“對中戰略”,這已經是一種改變:“我認爲,以臺灣的民主、科技成就,接下來一定會有一波全球性的對中態度反省,扮演一定的角色。”
國際友臺訪問絡繹不絕
除了德國部長級官員訪臺外,英國國會小組主席史都華(Bob Stewart MP)本月19日至24日也率團訪臺,成員包括副主席白若博下議員(Rob Butler MP)、艾薩拉下議員(Sarah Atherton MP)、戴思棠下議員(Tanmanjeet Singh Dhesi MP)、康福澤下議員(Afzal Khan MP)、瑞茉莉下議員(Marie Rimmer MP)等跨黨派下議員及臺英國會小組祕書處職員。這也是從去年11月,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組團訪臺後,英國國會再度到訪。
另一方面,巴拉圭共和國資深參議員亞諾(Blas Antonio Llano Ramos)夫婦也在19日至23日率領跨黨派議員團訪臺,成員包括巴拉圭參議員席爾瓦(Fernando Alberto Silva Facetti)及衆議員雅薇諾(Guadalupe Aveiro)。巴拉圭是臺灣目前所剩14個邦交國之一。
此外,臺灣的外交部也證實,捷克衆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定於3月25日至29日,率國會議員、跨部會官員、媒體記者及產學研等各界代表共160餘人訪問臺灣,除了與臺灣的總統蔡英文等官員會面外,她還將赴臺灣的立法院發表演說。
記者:黃春梅 陳俊傑 責編:許書婷 陳美華 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