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日前示警,指“灰色地带冲突”(grey zone conflicts)是国安新挑战,中国以经济、资讯及准军事等手段改变政治与战争本质,以小口蚕食对手非重要利益,等到受害国想积极反制为时已晚。
根据报告中所提的“灰色地带冲突的特征与样态”,北京由于威权体制与战略文化使然,因此对“硬实力”(hard power)的运作较为迷信,近年强调的“软实力”(soft power)或“锐实力”(sharp power), 则是战略辅助的角色,而灰带冲突属于软、硬权力的光谱之间。依照目前的印太局势,除非有擦枪走火的意外状况,否则中国直接使用武力的机率甚低。
这份报告的作者,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苏紫云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发现俄罗斯用蚕食鲸吞方法,加上中国在南海、东海一连串事件,所以“灰色冲突”成为现在的显学。苏紫云指出,对中国而言,对付台湾更着重的是,类似准军事冲突的运用。他认为,目前台海情势风险不会强过1996年飞弹危机。

苏紫云:“当时飞弹是打到基隆跟高雄外海,从1996飞弹危机到现在,都没有这么靠近台湾的情况,当然台湾不用沾沾自喜,至少从客观角度来看,中国的威胁总的来讲,力量是增加,可是时间点跟地震一样,没有办法精确预测,只能说有可能的状况。中国近年的情况就是派飞机扰台等,所以强度并不如飞弹危机时。”
报告中分析为何中共直接侵台机率低的原因包括,所谓“反制台独”的理由过于抽象,且统独政治宣传的边际效益是递减;此外,台湾国防实力有效满足战略守势,解放军中短期内攻台能力仍不足。再加上中国内部经济问题严重、两会延迟并于 5 月 21 日才召开,同时,美军受疫情影响极为有限,印太区域海空总体战力尚属完整。最后则是,近期中日、中越、中台、乃至中国与印尼的海上渔船碰撞事件观察,北京无意升高对抗战争将是高风险选择,因此蓄意发动战争的机率不高。
解放军8月模拟夺东沙演习? 苏紫云:台风季逻辑不通
苏紫云受访时特别提及,日前日媒披露解放军正在计划8月在靠近中国南部海南岛的南海区域,举行设想夺取台湾有效控制的东沙群岛大规模登陆演习的讯息逻辑并不通。
苏紫云:“七八月份是台风季节,在南海区域也是台风走廊,那个时节会避免大规模演习或是军事行动。正常作战计划会避开这种不可测的风险。东沙在台湾火力支援范围之内,从台湾起飞的战斗机,大概十分钟就能进入反舰飞弹的射程,对于中国登陆的船艇会是很大的威胁。”

报告分析,北京在不触动战争门槛的前提下,可能采用的手段包括单一行动的既有的机舰绕岛、军机进入我方防空识别区或跨越中线等;另外,在特定海域借由潜舰上浮、两栖攻击舰等攻击性兵力进行针对性的封锁操演、或登陆能力展示,以施加压力。以及由武装民船获国家授权执行海盗任务,可能采取类似手段进行劫持、包围、骚扰等的战术作为,追求政治目的。也可能混合前几项手段,成为系统性的混合行动增强压力。
3万发飞弹打不垮台湾? 两岸掀热话题
最近中国武力攻打台湾问题在政论节目掀起热议,资深媒体人梁东屏在三立政论节目“郑知道了”中提到,以他在伊拉克战地采访经验,美军当时从科威特走陆路进攻巴格达,发射400多枚飞弹,仰赖精准的飞弹都要花费20几天才能破坏伊拉克的重要设施;中国攻台属于渡海战争,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发射3万枚飞弹也无法打垮台湾。
此番言论在两岸掀起热议,根据中国搜狐新闻报导,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评论回应,台湾所有有军事价值的目标都编了号,根据目标性质、大小、坚固程度、毁伤标准、恢复时间等,分配给解放军适用的兵力兵器和弹药器材,以最小损耗达到毁损标准。3万发导弹分配给这些有限目标,每一目标落弹近三位数,按国军18万人算,平均每6人挨一发导弹,太不划算了。
苏紫云提出,从二次大战德国第一一次发明巡弋飞弹和弹道飞弹以来,当时对英国发射将近一万枚飞弹落在伦敦,的确是造成一些死伤,但是没有想像中的大,英国没有因此投降。波湾战争美国发射精准的巡弋飞弹,让伊拉克军队丧失指挥通信能力,但是,最后还是要靠陆军去清场。

苏紫云:“以中国跟台湾而言,中国不是美军、台湾也不是伊拉克军,中国想用飞弹把台湾抵抗能力清掉是非常困难。更何况台湾现在有5、600枚反飞弹系统。”
亚太防务杂志总编辑郑继文则认为,把伊拉克类比成台湾有点不伦不类,因为从1991年波湾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反伊斯兰国反恐战争,伊拉克几乎已经千疮百孔,几乎民穷财尽。
郑继文:“我们是高度靠外贸,如果同样地飞弹打过来,可能解放军没办法借由飞弹或是什么武力占领台湾,但是台湾的经济垮了,你说我们这边的人民会有伊拉克人那种反正我已经穿草鞋了,我也无所谓,我已经习惯这种一穷二白,战争压迫的环境,我认为他讲得可能是部分的事实跟现实,拿来类比是不伦不类的。”
对于王洪光提出台湾的军事设施被标定,郑继文说他一点都不意外。甚至,不只是军事目标,他的第一、第二、第三分等级,甚至台湾的民生目标,也是被列为必要时攻击的环节。行政院和国防部过去还曾公布“要害设施”名单,包括炼油厂、电厂甚至民众每天经过大型重要的桥梁,都是攻击的范畴。
郑继文提醒,不该以轻忽战争的态度去看待,应该更严肃理解战争的内涵,一旦战争打响可能没有回头路,台湾民众的生活将产生翻天覆地巨大的变化,他认为台湾所有的人包括电视名嘴恐怕缺乏深刻的认识。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 许书婷 胡力汉 网编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