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生大规模抗议行动将特首林郑月娥推向舆论浪尖。有外媒日前报道,目前“焦头烂额”的林郑月娥多次提出辞职,但遭北京政府拒绝。香港以及中国官方则否认相关消息,使事件增添几分扑朔迷离。
香港政府修订《逃犯条例》一事引起香港市民极大的愤怒。作为香港最高级行政官员的林郑月娥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外媒曝林太曾数度请辞 香港、北京官方极力否认
英国《金融时报》14日报道,林郑月娥曾数次向中央政府提出请辞被拒。北京当局要求她留任,收拾由她造成的混乱,又强调除了林郑月娥外,没有其他人可以收拾残局,同时也没有人希望接任特首一职。
报道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回应指,“行政长官已公开表明仍然会为香港人服务”。
林郑月娥星期一回应媒体相关问题时再次重申,虽然她现在面对很大的困难,但她仍有承担和有热诚继续在任内的工作。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任期是五年,所以她“会继续领导管治班子”,去完成在任内的工作”。
外交部驻港公署同日也发表严厉声明,指责“个别西方媒体捕风捉影、散布不实消息”,强调中央政府坚定支持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有效施政。
对此,前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郑宇硕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北京的领导层是非常不愿意接受林郑月娥是在群众的压力底下下台的局面。因为这样就对其他中国大陆的城市起到示范效应,若哪个城市有大批市民上街抗议,是不是意味着市长或市委书记要下台了?”
凤凰卫视评论部副总监何亮亮推测,无论是林郑月娥有意辞职,还有北京官方拒绝让她卸任,事件背后可能有另一层含义。
“北京当然不希望在现在这种危机的形势下换一个特首,换一个也未必能解决问题。何况我认为《逃犯条例》修订就是林郑月娥自己提出来的,因为北京没有理由让香港匆忙地通过一个条例,所以林郑月娥这次引起那么大的麻烦当然要她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撑不过两任?历任特首深陷“不连任魔咒”?
虽然林郑月娥对外不断宣称坚守特首岗位,中央政府也无意替换林郑月娥,但林郑月娥的政治生涯也确实因这次的修例风波变得岌岌可危。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南华早报日前的报道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林郑月娥早前在一个晚会上向她的政治盟友坦白,她因推出她一开始认为是正确的修订案而面临困境。她还语带玄机地表示,是否能在明年的聚餐再见到他们,有视他们的支持。
根据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行政长官在第一任任期结束后可连任一次。回顾香港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所经历4任特首,前3位都没有“撑过”连任:一人以健康原因提前下台;一人锒铛入狱;还有一人因家庭因素不求连任,并由于采取强硬政治斗争路线而为人诟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三位已卸任的前特首当时无法连任?
郑宇硕告诉记者:“香港特首没有香港人的授权,只是北京委任的话,这个政府的正当性就很有限,很多人就不会信任这个政府,就会把这个特首赶下去。”
他还补充说:“ 香港有不同的政治力量。例如传统的亲北京阵营,他们对政务官出生的曾荫权、林郑月娥,甚至董建华是不服气的,觉得‘我们一直效忠北京,为中央政府打拼,现在香港收回来之后为什么不让我们掌权?’。另外就是香港的大企业,他们一直认为与北京领导人的关系好,可以直接和中央领导层沟通。董建华当年就处理不好这个问题。”
何亮亮认为:“我想这里面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香港这个从港英殖民地演变过来的资本主义体系完全不相容。北京希望香港拥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又不让香港有着跟中国大陆其他城市不一样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于北京来说,也许一国两制本来就是权宜之计,但这个权宜之计已经到头了。”
何亮亮描述,香港和北京犹如两辆列车般迎头相撞。北京无法承认香港的“一国两制”已经失败。面对香港的问题,北京政府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撒手不管”;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出应对策略。
(记者:韩洁 责编:吴晶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