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機"臨界威懾" 臺智庫:臺灣須有"第二擊"能力

2023.02.01 11:54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解放軍機"臨界威懾"  臺智庫:臺灣須有"第二擊"能力 中國出動34架次、多機種軍機,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空域。
國防部提供

在蔡英文總統和捷克新當選總統通話及臺灣新內閣上任之際,中國出動三十四架次多機種軍機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空域。有軍事專家指出,中共正加大"臨界威懾"心理戰。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出版三份2022年度報告指出,臺灣必須確保"第二擊"能力纔可有效嚇阻攻擊。

 

 

臺灣國防部2月1日公佈,24小時內共偵獲34架次中國軍機擾臺,包括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臺灣西南空域20架次,涵蓋戰鬥機、無人機、遠幹機、反潛機、電偵機等多機種。從北北東、正北、北北西、正西、西南、正南等方向分12處侵入臺灣防空識別區,製造更復雜的“多點開花”效果。另有9艘次中國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

臺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出版三份2022年度報告指出,臺灣必須確保“第二擊”能力纔可有效嚇阻攻擊。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解放軍擾臺都是跟着國際事務走,北京應是對捷克總統當選人跟臺灣的總統蔡英文通話表達不滿。

 

左圖:臺灣國防部1日公佈,24小時內共偵獲34架次中國軍機擾臺,包括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臺灣西南空域20架次,涵蓋戰鬥機、無人機、反潛機等多機種。從北北東、正北、正西、正南等方向侵入臺灣防空識別區。另有9艘次中國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臺灣國防部提供)  右圖:臺灣國防部1日公佈“中共解放軍臺海周邊海、空域動態”,截至1日清晨6時的24小時內,國軍偵獲解放軍機34架次、共艦9艘次,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臺灣國防部提供)
左圖:臺灣國防部1日公佈,24小時內共偵獲34架次中國軍機擾臺,包括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臺灣西南空域20架次,涵蓋戰鬥機、無人機、反潛機等多機種。從北北東、正北、正西、正南等方向侵入臺灣防空識別區。另有9艘次中國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臺灣國防部提供) 右圖:臺灣國防部1日公佈“中共解放軍臺海周邊海、空域動態”,截至1日清晨6時的24小時內,國軍偵獲解放軍機34架次、共艦9艘次,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臺灣國防部提供)

解放軍將領20年前就預告中共“懾戰”戰略

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中共將越中線視爲“新常態”,就是解放軍2003年出版中共第二炮兵副司令趙錫君《懾戰》一書中預告的中共戰略。他在1995、1996年臺海危機時任二炮導彈部隊參謀長。

林中斌說:“懾戰就是‘臨界威懾’不越界,就是把動作做很大、次數很多,但不超過流血、破壞的界線,基本上就是一種心理作戰。”

林中斌提到,去年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8月4日上午離臺,下午日本情報揭露中共導彈飛越臺灣後落海。回看20年前《懾戰》一書裏就描寫了此一戰略。

林中斌說:“大意是發射飛彈越過敵方,指臺灣的上空、重要城市後掉到更遠處;書中還提及如果敵方、這指美國,航空母艦進入臨海,會打飛彈在航母前方或側翼,使美方知難而退。裏面重要一點,是要準確落在不會傷人的地方,不會有任何損傷跟破壞,而且見好就收,這是臨界威懾的作法。”

林中斌認爲,中共不會真打!在“懾戰”界線內可有很多新花樣,但不會越過流血跟破壞的界線,只是中共嘴巴上不會承認。

 

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臉書。
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臉書。

林中斌:日方買釣魚臺 中日也沒開戰

林中斌說:“到現在爲止沒有超過2003年書裏講的。會不會擦槍走火?我認爲不會,2012年日本野田首相買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釣魚臺這麼緊張,但中日沒有擦槍走火。”

至於中共“臨界威懾”次數、花樣愈來愈多,林中斌分析,最主要回應習近平二十大提到對臺分三路並進。針對外來勢力採“臨界威懾”;對臺獨分子從收買臺灣14友邦下手;對臺灣人民如近日國臺辦主任宋濤直接與金門縣長、立委談金酒等六十樣商品赴中上市。

北京何時攻臺?外界預測至少6種年份版本

林中斌指出,美方預測解放軍攻臺時間不一,有些時間已過。美國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曾指中共擬定2020攻臺計劃;美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莫瑞爾(Michael Morell)和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前副主席溫尼菲爾德(James Winnefeld)曾聯名撰文指中國可能利用2021年底至2025年初美國總統交接期間武統臺灣。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Michael Gilday)則曾示警,中國兌現對臺動武時間應在2022或2023年。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預測中美最快2025將開戰。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曾預言臺灣六年內(2027年)恐面臨顯著威脅。

 

美方官員、學者對北京武力犯臺時間點有多版本預測。(RFA製圖)
美方官員、學者對北京武力犯臺時間點有多版本預測。(RFA製圖)

分析: 東方孫子兵法以威嚇詭計先行

林中斌說,中國在鄧小平任內推動四個現代化,至今四十多年沒有對外用兵。美國則在這期間用兵約六、七次。中方《孫子兵法》裏有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西方則沒有此思維,美國自獨立戰爭至今對外用兵達二百多次,美軍的確強大認爲用兵最快。

林中斌說:“北京覺得軍事很重要但作爲後盾,經濟、外交、心理、媒體、認知作戰,不流血的放前面。中國幾千年思維,最好的勝利不要用打,而用詭計致勝。”

林中斌還說,去年十一月美媒彭博社曾報導,習近平周圍因爲封得滴水不漏,沒法拿到正確情報,以致都是推論不是情報。

蘇紫雲指出,美國軍方永遠做最壞打算,美國文職人員跟軍職人員看法有些出入。情報總監海恩斯認爲中共會以和平手段爲主,軍方認爲2023、2024、2027年都有可能,軍方採取戒慎的態度,寧可作好準備。

學者:確保“第二擊”能力和可信度纔能有效嚇阻

此外,蘇紫雲建言,臺灣是民主國家,武力是最後手段,不會發動“第一擊”。採“嚇阻”設計,必須確保“第二擊”的能力與可信度才能“有效嚇阻”。

臺灣如何做好第二擊準備?蘇紫雲說:“最重要是彈藥儲存量、存活性要足夠,也就是分散部署,不容易被敵方摧毀,可能在掩蔽區山洞洞窟,高機動型武器可快速移動,不易被鎖定,且儲量要夠。”

蘇紫雲認爲,臺灣戰力投資要發揮“以陸制海、以陸制空”的區部海空優勢,使敵方無法成功登陸。

 

記者:夏小華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梒青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