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朗誦劉霞詩歌臺灣先聲 籲北京放人
2018.05.17 17:10 ET
國際人權組織國際特赦以及美國筆會發起朗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詩歌的行動,呼籲北京釋放劉霞。目前全球已經有數十名作家參與其中。臺灣目前有兩名作家響應。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劉霞是中國公民,中國政府根據自己的法律,處理包括她出入境在內的各項事宜。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去年7月獄中病逝,遺孀劉霞仍被當局軟禁在家。美國筆會、國際特赦組織5月16號,先後在推特和YouTube發佈三段視頻,以衆人朗誦劉霞詩歌的形式,呼籲北京釋放劉霞。
讀詩行動由多名重磅作家和詩人發起,包括普立茲詩歌獎得主杜芙(Rita Dove)、《紐約三部曲》作者奧斯特(Paul Auster)、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JM Coetzee)、《追風箏的人》作者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北京之春》名譽主編胡平,還有《奇蹟小子》原作者夏邦(Michael Chabon)等。
在此之前,旅居德國中國詩人、劉曉波和劉霞的好友廖亦武,上月發佈一段劉霞哭訴自己或可能要“以死抗爭”的錄音,引起各界的密切關注和擔憂。
“我常常注視讀到過的
死亡之光
覺得溫暖
爲不得不離開感到悲哀
我想去有光的地方”
這是臺灣作家鴻鴻,接受臺灣人權促進會邀請,響應全球朗誦劉霞詩歌的行動,鴻鴻朗誦劉霞創作的《碎片8》詩句。
鴻鴻17號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說:“我就選了一首在黑暗中追尋自由、追尋光的一首詩,希望也能夠發出一個臺灣創作者的聲音。”
鴻鴻說,他本來就有劉霞的詩集,也一直關心這位藝術家詩人的生存處境。《碎片8》是劉曉波得諾貝爾獎後持續遭監禁,劉霞被軟禁,劉霞在詩中描述未來對她,只是一扇關閉的窗戶,在窗戶裏的夜晚沒有盡頭,噩夢從來沒有消失,她想去有光的地方。鴻鴻認爲,這首詩也很能表現劉霞現在的處境。
鴻鴻呼籲:“在中國,沒有得到自由的人非常多,很多人被監禁、被軟禁、被禁止發言,能夠離開中國,其實是非常不得已的選擇。我想如果有可能,大家都想住在自己的家園、國家。可是在劉霞目前的狀況底下,其實是沒有自由的,如果她願意去更自由的地方生活、創作,得到一個屬於人的對待,我們就應該讓她達成這樣的心願。”
另一名響應朗讀劉霞詩作的臺灣作家張娟芬,長期關注司法改革、廢除死刑和同性戀權利等人權議題。
臺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邱伊翎17號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透露,目前包括她,共三位臺灣人響應這個行動:“的確我們在一開始詢問過程不是那麼順利,要邀請到願意不顧中國市場念這樣的詩,去響應聲援劉霞的行動的作家,的確也不是這麼好找。”
邱伊翎朗誦了劉霞的《驚醒的時候》這首詩,講一個人做了噩夢突然嚇醒,那種被驚嚇、不安、恐懼的感覺,某種程度影射中國異議分子受監控,言論自由遭鉗制,時時活在恐懼被驚醒的感覺。
“尖叫聲喘息着掙扎着
在拳頭中間
夢中到達的地方
一定危機重重
它離我很近 就是在鳥的尖叫聲中
我也能聽到它的呼吸”
邱伊翎說,全球唸詩聲援劉霞的行動原訂在劉霞生日上線,因作業問題延後,第一波邀請作家,接下來希望大衆加入唸詩聲援劉霞的行動。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夏小華 臺北報道 (責編:黃春梅、申鏵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