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紀念“五四運動” 關注遴選校長事件


2018.05.04 14:15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Untitled-7.jpg 前總統馬英九追思前臺大校長傅斯年。(夏小華攝)
Photo: RFA

臺灣大學在“五四運動”紀念日之際舉辦多場活動,同時適逢臺大遴選校長案引發爭議。活動當天,臺灣作家司馬中原、張曉風,以及前總統馬英九等均到場出席。

臺灣大學求事學社與民間松濤社5月4號,在臺大傅斯年墓園舉辦“傅思年校長追思會暨紀念五四運動晉百年”活動。傅斯年的侄兒傅樂治代表家族獻花。

紀念會以“傅鍾二十一響”揭幕。作家張曉風致詞時建言,國家應立“文的忠烈祠”,紀念五四文人:“我又會想起胡適之先生當時雖然是那麼了不起的人物,還是跑到北一女跟我們分享簡單的故事。原來五四不是打打殺殺而已,五四就是從幾個文人朋友說詩該怎麼做、愛情該怎麼表達開始的。我想五四隻有一個精神,就是天真和誠實。至於習慣用謊言來說話的人,那我想我也就沒有辦法了。”

臺大遴選出管中閔校長案遭教育部駁回,爭議延燒。5月4號,同時多場抗議“拔管”行動在臺大進行。包括師生罷課21分鐘;綁黃絲帶、遊行和燭光靜坐等,五四與“挺管”結合更形盛大。

出席五四紀念者忍不住拿五四精神批判蔡英文政府插手臺大校長事件。

以講鬼故事出名的作家司馬中原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表示:“我覺得所有國立大學,蔡元培先生那個觀念,讓我們非常敬佩:他情願校長不幹,但自由一定要有。我們今天的學校都是被橫加阻撓。 我自己感覺到回到百年以前去心裏憤憤不平,雖然我是老邁衰殘之人,還是要來參與,爲爭取大學真正自由盡一分心力,這是做人之道。”

司馬中原說,自己無黨無派沒有政治慾望,是和平主義者,看到現在到處有抗議、書店紛關門、文化衰弱,對蔡英文的文化教育政策堪憂:“我非常擔憂,她的精神可能有異常,跟別人不一樣,如果這樣的話,我就不想在臺灣再待下去了。過分的執着,她認爲什麼都是對的,其實如果妳什麼都是對的,人家鼓掌歡迎都來不及,爲什麼到處都有抗議。一個總統府都用拒馬架起來,這個已經不像個樣子。”

前總統馬英九參與臺大遊行,走向傅園獻花,眼眶泛紅。馬英九受訪強調,傅斯年建立大學自治、學術獨立傳統,讓臺大幾十年在臺灣扮演領導大學的角色。

馬英九說:“沒有大學自治,沒有依法行政,我們大學不可能發展的跟其他世界先進國家一樣。這件事情爲什麼引起這麼多人的擔心,甚至於痛心,就是因爲它不是一個人、一個學校的問題,它是整個國家大學制度的問題,絕對不能輕忽。我們一定要非常堅持我們的主張,讓這事情能夠獲得平反。”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曉波在臺大門口,高呼“新五四運動”。王曉波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表示,五四傳遞自由、民主、科學和愛國愛人精神:“愛人就是愛社會,愛國是愛國家,這是傅斯年給我們臺大人的校訓。(路人:愛國是不是愛“中華民國”?)嗯!他所講的愛國 可能比中華民國更廣泛,因爲中國從夏商周秦漢,一直下來都是中國啊!”

王曉波認爲,臺灣民主化以後沒人敢動大學自主權、獨立權。民進黨上臺後,對不高興的人就不讓他當校長,破壞大學自主莫此爲甚。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夏小華 臺北報道      (責編:黃春梅/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