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臺班底成形 臺學者:促統、架空民進黨促政治協商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爲首的"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成形,臺灣學者分析,習近平是“紅花”,其他人都是陪襯的綠葉,對臺方針還是習近平一人說了算。對臺工作方向預料會加強"促統",並跳過臺灣政府、與中共認定的"有識之士"進行"政治協商"。
- 中國國臺辦主任宋濤喊話臺灣 臺陸委會籲放棄政治框架和軍事脅迫
- 宋濤接任國臺辦主任 陸委會:盼務實改善兩岸關係
- 習近平二十大後鞏固權力 明年臺海局勢或成熱點
- 陸委會駁習近平:四個堅持是臺灣不能逾越底線
- "習時代"中共軍委佈局 劍指臺灣?
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長、副組長和祕書長按往例分別由中共總書記、全國政協主席和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擔任,對應中共二十大後的常委排名,應爲習近平、王滬寧和王毅。三人掌握對臺工作主要職務,外加新任的中國國臺辦主任宋濤。
預料爲對臺工作“二把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曾有八年擔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是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位總書記主要撰稿人和智囊。
前外長王毅曾任國臺辦主任,主責外事與臺灣工作。宋濤曾任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出自外交體系,雖非涉臺體系出身,也曾在臺商聚集的福建工作。
習近平是唯一“紅花” 主導對臺政策走向
臺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宋濤一上任在今年初第一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文章,內容提及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臺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國媒體還細數宋濤文章出現七次“和平”。可以預期,中共對臺就是要促統和政治協商。
陳方隅說:“這其實就是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的講話以來的具體實現,中國這段時間講得很清楚,就是要開始促統、促進政治協商,這個協商的前提就是臺灣接受‘一箇中國原則’,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其實中國不管再怎麼換(人事),這趨勢很明顯,就是習近平一把抓所有的領導小組,對臺小組也不例外,所以,不用分析過去這些人的背景,方向確定中共未來就是要做這些。”
臺灣的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也說,無需“點兵點將”,看習近平這三年的防疫政策,從極左的“動態清零”到極右的“躺平不幹”,都是他一人說了算,沒有緩衝配套。不像鄧江胡時代,是“多人一黨專制”,現在是“一人一黨專制”,只有習近平是紅花,其他都是陪襯的綠葉。要預測北京未來對臺政策,就掌握習近平的思維和意圖。
何謂促統?表忠“反臺獨”不夠 要“支持統一”
陳方隅分析,2019年之前沒有說要促進政治協商。“大趨勢原本只是要反獨,比如舉例臺灣演藝人員、歌星到中國,只要講反對臺獨就可以,現在不是,不只要反對臺獨,還要講支持統一。馬英九當總統時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就可以,卸任下臺後,中國官媒罵他怎可只說‘不支持’臺獨,要表明反對臺獨、支持統一纔行!程度已不一樣。”
至於習近平說要促進政治協商,陳方隅舉例:“他開始邀請各層級,例如突然禁臺灣農產品,請金門縣長、立委去政治協商,這也是一種政治協商的姿態,這已不叫邀請而是強迫臺灣各層級去對話,以他們設定的那個框架去做各種協商,實質怎麼推動統一進程,這也是以前沒有的。”
陳方隅指出,中共對臺工作不同階段,前一階段“惠臺”政策爲主,邀請臺灣人去工作、讀書,表達不支持臺獨就可,現在必須有實際行動去談統一。例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近日也到中國高調談和平統一。
北京口中的“政治協商”無涉民進黨政府
從蔡英文政府上臺至今八年,中國官方對臺灣官方公函“已讀不回”,中共現在積極宣稱政治協商也是跳過臺灣執政當局、形同“架空”民進黨政府。
陳方隅說:“說要邀請臺灣各界人士去協商,偏偏不包含中央政府。以地方包圍中央,各種層級都有,就是不包含中央政府。這種狀況接下來只會愈多,中共正式展開促統行動。”
陳文甲提及,習近平新年賀詞雖少提“祖國統一”,特別強調“兩岸一家親”多了柔性,軟的更軟,沒有強調對臺獨的警告,但對軍事威嚇更逼近,硬的更硬。臺灣總統蔡英文希望遞出橄欖枝,提到中國在疫情上若有需要、臺灣願提供幫助。但中共並未領情。未來兩岸關係主旋律仍由習強勢主導,他不會受制於臺。
陳方隅也認爲,兩岸關係好壞主導權在中共不在臺灣,民進黨能調整的空間有限。臺灣可做的是關於守護主權、法律地位的事,如國安三法、《外國代理人法》等,防止共諜滲透,另繼續透過外交行動拉攏更多人支持臺灣,紓緩中國壓力。
中國內政?國際問題? 臺海成介入與反介入鬥爭戰場
陳文甲分析,統戰更多、鬥爭也更多。臺美關係長期友好,現更升格爲臺美日三邊友好,去年美日在各場域提到希望中國不要以武力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看來有介入的動作。
陳文甲說:“中國顯而易見一定會去挑戰,遏止他們介入。介入、反介入動作,中美會更加白熱化,這會牽動兩岸關係,不是兩岸單純的關係,有更多美日同盟的介入。臺灣問題現在變成國際問題,中國更需要用國際觀點處理臺灣問題。中國口說臺灣是內政問題,卻用國際問題處理臺灣問題,這是習近平比較弔詭的地方。”
陳文甲認爲,未來中共對臺會統戰和鬥爭相互交替,臺灣必須審時度勢,中美博奕、美國介入、中國反介入等力量,將牽動兩岸軍事、政治、外交情勢,呼籲臺灣政府要有效因應。
記者:夏小華 責編:許書婷 陳美華 鄭崇生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