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臺啓動五億美元軍援 首批刺針導彈抵臺
臺灣國防部證實,美國對臺啓動五億美元軍援行動,首批刺針防空導彈已運抵臺灣,並由軍方接收。
美國政府2019年宣佈售臺FIM-92肩射式刺針防空導彈,延宕至今。據臺灣媒體報導,有波音貨機5月24日深夜抵達桃園機場,載運一批美方援臺FIM-92肩射式剌針防空導彈由臺灣軍方接收。臺灣國防部25日對此低調證實。
這批導彈並非臺灣採購的項目,而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日前所指,美國政府動用“總統撥款權”計劃向臺灣提供五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美方動用"總統撥款權"軍援臺灣
奧斯汀16日在國會聽證會說,“爲臺灣提供重大的額外安全援助”。臺灣的國防部戰規司長李世強25日說,援助品項先前已確定且都是現貨,最近就會開始進行。
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沈明室26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臺灣爲了因應中共直升機威脅,跟美國訂購的一些武器還沒送抵。拜登用總統撥款法案先提供刺針導彈,等於權衡烏克蘭需求和目前臺灣國防防衛最急迫項目。”
沈明室表示,美方先從庫存尋找,美方初期軍援烏克蘭的標槍導彈、刺針導彈發揮很大功能,如今烏克蘭已獲得愛國者飛彈系統,俄烏戰已進入大型戰爭,對刺針導彈需求已足或相較沒那麼迫切。
臺灣的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也指出,臺灣軍方爭取購買刺針導彈超過二十年,美方原本拒絕出售,特朗普時期決定出售,但碰上俄烏戰爭優先將庫存援助烏克蘭和北約盟國。
針對美方此時對臺首批軍援,揭仲研判這並非情報顯示即將開戰,否則軍援絕不會只有這些,最主要還是希望穩定臺灣內部對美國的信任。
美方軍援有助緩解臺灣內部"疑美論"聲浪
揭仲說:“美國印太戰略希望中國周邊各國和美國保持高度密切合作,如果臺灣民衆因爲軍售遲交無法解決產生對美國的懷疑,對確保臺美在重大議題合作會有顧慮。美國國會一定希望美國行政部門先採取一些行動,這一定也對民進黨政府的選情跟聲望有幫助。”
揭仲指出,刺針導彈是單兵肩射,單兵就可操作,近距離、極低空,射程五至十公里:“以往我們沒有這種防空導彈,使得基層步兵缺乏野戰防空能力。基層部隊在第一線時,若遭遇敵人武裝直升機、戰鬥機攻擊,無法得到綿密有效的防空掩護。”
揭仲說:“美國總統把臺灣在武器分配的順位上應是稍微提前了一點,所以才能在現狀下先撥一些庫存給我們。要觀察這是目前在這案子上的特例,還是以後中華民國的順位都提前了?”
沈明室提及,冷戰時期,美國也曾對臺採取軍事援助,提供武器系統、彈藥給臺灣,臺灣不用付費。美臺斷交後有《臺灣關係法》,軍售武器彈藥臺灣多年,美臺沒有恢復邦交,也沒有簽署任何防衛協定。美國去年以《國防授權法》方式,通過國防預算附帶決議,未來五年以一年二十億美元,五年共一百億美元對臺軍事援助;其中每年有一半是通過“總統撥款法案”援助。所以有今年第一批五億美元軍事援助開始執行,未來可能再援助標槍導彈和託式導彈。
北約中將三月底曾祕訪臺灣
此外有媒體披露,北約防衛學院校長裏提曼中將(Olivier Rittimann)三月底曾低調訪問臺灣,時值蔡英文過境美國與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見面之際。
沈明室說,裏提曼中將是隨捷克國防大學一起訪臺,和臺灣國防大學交流,臺灣和北約互派學生進修行之有年。
沈明室提及,近日媒體報導美國已要求北約提供資料鏈系統給臺灣,顯然臺灣和北約不只軍事教育交流,指管通情的交流也提升:“表示未來北約美製武器系統跟臺灣美製武器系統在作戰時能構成通聯,某種程度就可以聯合作戰。美國、北約和臺灣的軍事合作是逐漸強化跟常態化。”
揭仲認爲,臺灣應是希望從北約將領眼中觀察俄烏戰,提供臺灣作戰戰術訓練的建議,深化彼此高科技武器技術、情報合作交流。
記者:夏小華 責編:陳美華、許書婷、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