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重申"和平是唯一選項" 中國民衆支持武統嗎?
臺灣的總統蔡英文日前發表執政七週年演說,重申在兩岸問題上"戰爭不是選項"。隨着臺灣大選臨近以及北京當局對臺武力威脅日趨升級,臺海局勢的前景備受輿論矚目。
5月20日,臺灣的總統蔡英文執政滿七年。蔡英文爲此召開記者會,並發表了演說。演說中,蔡英文談到兩岸議題時強調,和平解決臺海問題是全球共識:“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臺灣人民冷靜不躁進、理性不挑釁。……臺海議題必須和平解決,戰爭不是選項,任何一方都不能以非和平的方式片面改變現狀。從我執政以來,政府的立場很堅定,我們信守承諾維持現狀,致力臺海的和平穩定。……我們不挑釁、不冒進,也絕不會在壓力底下屈服。”
蔡英文指出,臺灣雖身處風險,但絕對不是風險製造者,而是負責任的風險管控者。同時,她也呼籲透過對話解決兩岸分歧。蔡英文表示:“和平是兩岸間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爲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本週一就此接受本臺採訪時告訴記者,蔡英文的演講與其過去7年所履行的政策一致:“蔡英文的政策一直以來都很清晰,她追求維持臺海現狀、強化臺美關係、爲臺灣尋求更多國際支持,以及強化臺灣經濟。她在很多個面向上都很成功。”
學者:兩岸缺乏溝通機制 責任在北京
蔡英文在演講中呼籲,兩岸應該透過對話解決分歧。不過外界普遍認爲,自從蔡英文上任後,北京關閉了兩岸有效的溝通機制。
對此,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在接受本臺採訪時分析認爲,兩岸缺乏直接對話機制,問題出在北京當局:“如果一方拒絕認知另一方的立場,兩方想要溝通就很荒謬。蔡英文剛開始第一任期的時候,她說她接受1992年曆史事實,但是北京拒絕這個說法,並說蔡英文‘未完成試卷’。如果在談判前,一方強調‘你一定要接受我的立場,放棄你的立場我纔要談’,談判當然難以發生。兩岸雙方雖然有溝通渠道,但是北京拒絕使用它們。”
美國國防研究諮詢機構蘭德公司(RAND)政治科學家郭泓均(Raymond Kuo)也表示:“過去七年,兩岸的溝通機制大幅衰退。在國民黨的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簽訂了二十六項協議,大家都希望在換政府後這些協議能延續。但自從蔡英文贏得總統大選後,多數協議都終止了。”
郭泓均也指出,兩岸應就特定議題進行談判,但若是雙方想透過對談根本性解決兩岸問題可能很難:“臺北政府會希望恢復既有協議,和北京談有關兩岸海巡互動的問題。但若談及兩岸根本問題,兩岸可以談判的空間非常小,尤其是中國2019年對於香港的抗議進行鎮壓後,以及臺灣人的自我認同隨着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強。上述的事件都讓兩方可以和談的政治空間變得非常狹窄,幾乎已經是沒有空間的程度。”
民調:近半中國民衆不支持武統臺灣
與此同時,國際刊物《當代中國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近日公佈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在針對有關是否支持武統臺灣的問題上,僅有55%的中國民衆支持全面攻打,而33%的民衆反對。另有22%的民衆表示,兩岸不一定要統一。外界注意到,上述結果與中國政府宣稱的論調,即所謂“全中國都希望臺灣迴歸”,有相當大的出入。
郭泓均就此表示:“這篇文章中有提到,民衆會考量人權、經濟、政治、生命成本、以及美國介入的可能性,上述因素都會降低民衆對武統臺灣的支持。中國民衆在武統臺灣的議題上會做出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
郭泓均還引述相關文獻指出,中國民衆實際對於武統臺灣的支持度可能更低:“中國民衆對於民調時常會自我審查,百分比大約在24.5至26.5之間。所以拿上述55%的數據來看,我們可能還要降低25%纔會是真實數據。”
金德芳則認爲,在上述民調所提供的所有”統一臺灣”選項中,民衆表達支持的比例都相當接近(55%左右),這顯示民衆對於臺灣議題並沒有特別在意:“這顯然不支持習近平強調‘整個國家都熱切盼望臺灣迴歸’的論述。”
記者:唐緣媛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