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臺海局勢 美助理防長:對中嚇阻強而有力

伴隨美中競爭升級,臺海局勢成爲各界關注的焦點。美國軍方高級官員和多位學者近日針對臺灣安全問題和地區局勢走向發表了看法。
中國聲稱臺灣問題屬於“內政”,但國際社會顯然有不同的看法。繼七國集團峯會(G7)發表聲明,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臺海現狀,並“重申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與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息息相關”後,美國軍方高級官員再次就臺海局勢表達高度關切。
美國助理防長呼籲北京:不要等到危機發生再對話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週四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研討會上指出,印太地區安全事關美國和地區國家利益,而北京當局目前卻關閉了幾乎所有與美國對話的渠道:“很不幸的是,無論我們提出任何官方或非官方通話、會議、對談,都被中國數次拒絕或無視。……我想問中國,‘我們需要等到重大危機發生,纔開始重視對話嗎?’美國的立場是,我們現在就應該對話,而不是等到危機發生。”
美助理防長:中國無法承擔臺海戰爭成本
拉特納表示,爲了確保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美中溝通機制相當重要:“臺海問題不是隻與美國的國防以及盟友相關,這更與和中國的互動有關。”
拉特納指出,拜登政府始終遵循“一中政策”:“美國對臺灣議題的政策沒有改變,我們遵守《臺灣關係法》及‘一中政策’,我們致力於維持臺海現狀,我們不支持臺灣獨立。我們認爲,維持現狀對印太地區是最好的選項。”
拉特納談到,美國會繼續依照《臺灣關係法》強化臺灣的防衛能力,並且確保嚇阻中國的武力威脅:“依據《臺灣關係法》,美國要信守協助臺灣發展防衛能力的承諾,這項法案也要求美國有能力應對中國可能的脅迫,我們會持續這麼做。……我有信心,我們現在的嚇阻很有力,所以美國官員常說‘臺海戰爭並不是無法避免,也不是近在眼前’。北京不會願意承擔開戰所產生的鉅額成本,我們會確保這樣的狀況持續。”
針對當前臺海局勢的發展,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日前也公開強調,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授予他兩項任務:“第一,防止這場(入侵臺灣)衝突的發生;第二,如果第一項任務失敗了,那就做好準備進行戰鬥並取得勝利。”
週四當天,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還舉辦了另一場研討會,關注臺灣局勢的未來發展。
葛來儀:習近平是否對臺動武有"紅線"壓力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會上指出,她認同美國官員有關“臺海戰爭並不是無法避免,也不是近在眼前”的說法,但前提是隻要不觸碰中國紅線:“如果臺灣宣佈獨立、如果臺灣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協定,或是如果美國承認臺灣爲獨立主權國家,無論習近平認爲解放軍準備好了沒有,他都會有需要對臺動武的壓力。”
葛來儀強調,中國的對臺政策並沒有根本改變,習近平還沒有放棄“和平統一臺灣”,也沒有設置攻臺時間點。同時,中國高層官員也清楚知道,解放軍還沒有做好準備:“不管是民間或是軍方的領導人都清楚知道,解放軍在作戰以及指揮方面都還有很多缺陷,……他們知道,解放軍現代化的程度還不足以打贏地區戰爭。”
學者呼籲:勿幫助北京過渡渲染臺海戰爭可能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則在會上呼籲,外界不應過度渲染臺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我擔心,過度渲染臺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會幫助到中國共產黨。如果外界相信中國會不計代價收復臺灣,這其實會有利於中國。中國希望外界以及臺灣相信,臺海戰爭成本過大,因此還不如放棄或投降。”
記者:唐緣媛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