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首提“港獨”
2015.01.14 11:30 ET
香港特首梁振英週三發表雨傘運動後的首份施政報告,首次提及部分港人的言論涉及“港獨”,並批評香港大學學生刊物《學苑》。報告的內容引發各政黨兩級評價,建制派議員均表示對報告滿意,但反民主派議員則認爲,施政報告迴避佔領運動和中港矛盾等核心問題。
香港特首梁振英週三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也是雨傘運動後,梁振英首次到立法會面對全體立法會議員。
報告以《重法治 掌機遇 作抉擇》爲題,內容涵蓋行政丶經濟丶房屋丶交通丶扶貧丶教育丶環保丶醫療等多個範疇,重點提及瞭如何解決房屋供應不足及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實施。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特別提出要警惕部份年輕人有“港獨”思想,還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有關《香港民族》的封面專題和編輯的書,涉及香港民主獨立的錯誤主張。
對此,出版《香港民族》書刊時擔任總編輯的學生梁繼平稱,有關書刊深入分析港人身份和香港歷史等,出版的目標只是希望引發學生思考,直斥梁振英是“扣帽子”。而被梁振英點名批評文章思想極端的《學苑》前副總編輯王俊傑回應稱,特首的言論挑戰學術丶言論和出版自由,他估計梁振英受到中央壓力而將佔領行動污名化,但此舉卻只會令政府失去這一代年輕人。
在70年代擔任《學苑》副總編輯的程翔認爲,大學生敢於突破規範,而特首梁振英的言論非常不恰當,是小題大做。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梁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是缺乏基本政治操守。
而就全民關注的政改問題,梁振英提出普選要依據《基本法》,而非《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權力來自中國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具有不可撼動的法律效力。
而在梁振英宣讀施政報告前,一批泛民主派議員舉起黃傘丶高呼“我要真普選,梁振英下臺”的口號離場抗議,其中陳偉業丶陳志全被抬離現場。
施政報告發表後,政黨議員各有意見,建制派稱讚報告內容全面,體現政府逐步解決問題的決心。自由黨的田北俊表示認同梁振英的說法,在政治問題上就要尊重“一國兩制”中的“一國”。
但各泛民主派則紛紛表達不滿,民主黨何俊仁認爲,報告內容左傾丶觀念狹窄;民協馮檢基認爲報告強調“一國”,沒有“兩制”;教育界葉建源認爲,報告在教育方面不合格,欠缺措施減輕教師工作量;公民黨梁家傑表示,施政報告迴避佔領運動和中港矛盾等深層次問題,而在民生問題上,則以類似發錢的方法解決,此舉無益於香港長治久安。他又說,報告中提及7次“法治”丶3次“依法”和4次“守法”,但重法治不等於盲目守法。
而在添美道立法會外留守的市民房先生,週三接受本臺採訪時批評施政報告並未對症下藥,相信新措施並不能紓解民怨:“政改報告中政府沒有提出切實的方案丶藍圖說明未來長遠的土地房屋發展是怎麼樣的,對青年人創業的政策也是空中樓閣,在政治制度上的發展他的回答也令很多年輕人不滿。”
當天下午,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表示,需要重新介紹香港丶中央之間的關係,香港實行高度自治,但並非絕對完全自治,人們對《基本法》有溫故知新的必要,“香港問題,香港解決”這個口號有違憲制。
對此,立法會議員莫乃光週三告訴本臺:“他把香港人最重視的問題全部非常政治化地處理,這個‘香港問題,香港解決’對我們來說,就好像一個意見都能被說成是違憲,我從來不明白,個人的想法和言論都能爲違憲,他這個說法纔是最違憲的。”
對此,學聯祕書長周永康表示,人大決定爲普選施加限制纔是違憲,希望梁振英不要再爲人大決定護航,因爲繼續下去只會帶來退步的民主方案。
(特約記者:忻霖 責編:胡漢強/申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