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星期一正式推出英文版报纸,该报将每周出版五次,目前只在中国发行。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0:00 / 0:00

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正式宣布创刊,英文的环球时报网也同时开通。新华社报道说,环球时报英文版目前每周出版五次,主要在中国几个大城市发行。《环球时报》英文版不是中文报纸的英语翻译版,而是一份有独立采编队伍的英文报纸,但将与中文版保持一致风格。报道说。这是中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英语综合性报纸,是“中国人向世界表达自己又多了新的媒体渠道”。

北京资深媒体人士,社会学者凌沧洲表示,环球时报本来是一个外国报刊文摘类媒体,近年增加了少数自己的采访和报道。他认为,环球时报在中国国内发行英文版,最大的读者群可能是中国的大学生。

“我想一部分是面向青年学生的,就是那些想学外语的。但是实际上国内的媒体来做并不怎么地道。”

凌沧洲表示,环球时报近年的路线有些偏左,常刊登狭隘民族主义观点的文章,即使是在海外出版也未必会有什么影响力。

“这份报纸本身的新闻客观度、公正度就是令人怀疑的。这是一份民族主义倾向或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比较重的报纸,鼓吹排外的东西是有的。为什要弄一个英文的?第一个我觉得是要满足一下自己走向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情节,也要忽悠忽悠国内不明所以的读者吧。”

原中国青年报编辑李大同则表示,这样的报纸读者不会太多。

“外国的新闻媒体, 驻中国的新闻媒体,别的还有什么人看?就没有人看了嘛。”

李大同表示,他自己很少看环球时报,也不了解该报出版英文版的意图。

不久前中国媒体报道说,中国政府正在“改革新闻出版体系”,准备培养几家大型媒体集团,并鼓励他们走出国门,对世界舆论产生影响。

旅居美国的学者何清涟,长期关注中国媒体的变化。她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媒体的影响力来源于客观和真实,环球时报距此仍有距离。

“环球时报想办英文版是好事,也希望他们能够扩大在英文世界的影响。但是请他们注意一点,一定要注意媒体的求真这一基本素质。如果连最基本的真实报道这一点都丢掉了的话,他们在英文世界可能不会有读者。最多是他们自说自画的一种宣传品而已。”

她表示,前不久环球时报曾经刊登文章,批评何清涟在中国互联网论坛上以精神领袖自居。何清涟表示,她自己从不在论坛和其他互动社区发表看法,环球时报的报道并不真实。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