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由于英国媒体获悉曾经在零九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对抗中国官方代表团而获得德国媒体和知识界支持的中国流亡诗人贝岭,正在德国进行访问而采访了贝岭先生,请他就四月十六号在英国举行的伦敦书展,中国作为主宾国的活动安排发表意见。
贝岭先生根据法兰克福书展的经验,对英国主办方提出了批评和建议。
这个采访以及贝岭给英国书展的信在德语世界的媒体和作家中引起反响。
本周这个反响继续蔓延,四月二号,著名的《第三卫星电视台》播放了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女士的采访报道。
四月四号,最重要的德语报纸《法兰克福汇报》刊登了穆勒等德国作家支持贝岭,批评英国书展的公开信。
记者获悉,四月六号,二零零四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女士给贝岭写了第二封支持信。为此记者采访了贝岭先生。
贝岭先生对记者首先介绍说:“伦敦书展被称为是世界上的四大书展之一,也是英语世界中的最大的书展。今年中国是主题国。中国方面有一个跟二零零九年法兰克福书展同样大的阵容。我写了第一封信后,又在英国《卫报》写了文章。昨天我又向英国伦敦书展和英国文化协会写了第二封信,主要是回答在第一封信中,我对于他们的回复的一些新的疑问和再次给他们强烈的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在还剩下的十多天的时间里面,能够做出一个至少可以以法兰克福书展当时的做法为参照的弥补。”
关于耶利内克女士的回信,贝岭先生介绍说:“这封信我昨天发出了,因为我在里面特别引用了耶利内克和赫塔•穆勒的最近的支持。我也同时转给了耶利内克和赫塔•穆勒。我今天收到了耶利内克回复的信。她说,她非常高兴的说,对于我在第二封公开信中引用的她在第一封给我的信中对于伦敦书展的看法和建议,她说,她当时写的时候是每个字都字斟句酌的。她觉得这个声音必须要发出,而且她甚至认为,这样下来伦敦书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丑闻。因为到现在为止他们没有做任何变更。但是,我其实对伦敦书展还是抱一定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能够以法兰克福书展为例。我的意思是,他们还是可以避免把这个事情变成丑闻。”
对此贝岭先生解释说:“他们可以和法兰克福书展一样,在最后的时间中还是可以重新邀请不同的作家。我说这些邀请不一定只是限于人,它可以让这些独立的、流亡的、异议的作家的文学著作呈现,而且有关于这些著作的讨论的项目,把它放在已经公布的十多项的项目中。”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