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成为公益事业的助推者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不久前在对《南方日报》一篇新闻稿的批示中说,政府的民间组织管理局应当努力成为社会公益和社会慈善发展的助推者,而不是障碍。

0:00 / 0:00

汪洋的批示所针对的,是《南方日报》有关广东民间慈善组织“坤叔助学团队”多年来申请“转正”一直受挫一事。

坤叔是广东东莞人,20年前放弃经商,转而从事公益事业,是希望工程的积极推动者。他带领的助学团队呼吁人们将收入的千分之一拿出来帮助穷孩子上学。

东莞民间组织管理局认为,坤叔助学团队的倡议会被公众误解为“硬性摊派”、“强迫捐款”,多年来一直不为该团队办理注册手续。

对此,汪洋深有感慨地说,“群众想办点好事怎么这么难!”

湖北公益组织“民生观察”负责人刘飞跃表示,民间组织“转正”或注册难上加难,原因在于政府不信任体制外的组织,害怕任何“组织形态的东西”。

“尽管像汪洋关注的这家机构它这个慈善组织,但是如何组织形态的东西他们都非常的警惕。虽然这家慈善组织也存在好多年了,也做了很多事情,但确确实实在一心做慈善,但是它就是注册不了,取得不了一个合法的身份。在目前中国社会,哪怕是完全非政治性的这样一个组织,当局都是不能容忍的。这也是造成大量的民间组织或是草根组织没有合法的身份,处在一个非法的状态的原因。专制社会它把人、事儿进行控制。它不允许独立权力之外的东西存在。同时它对任何组织性的东西它都看成是结党营私,威胁它的统治。前不久不是看到有些政法委的官员甚至说,连公民社会这样的提法都变成了一种陷阱。可见它对这方面非常的警惕。”

贵州民主人士陈西也表示,在中国,只要是当局感到不在它控制之下的组织,都会被打入另册。

“中国共产党对这些非政府组织如果它不能控制,在它以外的那些组织,它往往是另眼看待的。总是抱着一种敌视的态度。做慈善机构的非政府组织有很好的业绩,但是不会批准,不被认可。所以它体制外不归它管辖的,它都是抱着一种非常狭隘的心理去度量这些公民,这些民间的慈善机构。我们知道李连杰他办的一个慈善机构,他在中国办了一段时间以后,感到很吃力,他需要花很多时间,很多金钱在中国大陆,在他出生的地方尽尽自己的赤子之心。但是总是遇到很多的阻拦,以及官僚机构的阻力。他都有这方面的感叹,那么何况是其他的。我们的民权研讨会是民间组织可以说也是一个准NGO组织。我们内部的很多朋友是这样调侃的。我们现在办一个共产党的党小组学习它们的党章、法律、或者学习胡锦涛的和谐社会啊,他们一看见就要阻止,不许你办这个办,那个班。因为我们是体制外的,也就是NGO 这类的。”

陈西说,汪洋身为高官还能对公益组织表示同情,只是个别现象。

“汪洋他这么开明只是个别现象。”

刘飞跃也称赞汪洋是一位有现代意识的官员。

“不光是从这一件事上。还通过其他的一些事情,包括汪洋先生其他的一些讲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开明性的官员。从他所做的一些事情,从他的讲话中也能感受到他比其他的官员有现代意识。他是有变革和创新意识的官员。有这样一个人在中国出现确实很难得。但是这样的官员太少了。”

据报道,在汪洋的干预下,坤叔助学团队最近得以以“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的名义获准注册。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