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传媒报道,自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之后,中国政府对灾区投入14万人民解放军,在10多天的救难活动中,解放军官兵背著粮食和医药,徒步送往灾区,或从灾区抬著伤员跋涉余震不断的山区,不辞劳苦和危险,充分表现了为民服务的解放军精神,由电视现场直播的该场景,使人民解放军赢得了灾民甚至全中国人的称赞。
但是,韩国方面评价对于该解放军军事行动的效率,却给予了较低的评价。他们认为,中国军方除了陆军之外,还动员了空军、伞兵、和特战部队,进行积极的救灾活动,虽然不是与敌军枪剑对峙的战斗,但也由此表现了中国军事的迎战能力。
分析指出,在规模方面,14万兵力的迅速投入可圈可点,但是,该兵力在空运运输、通讯、和不同部队之间的合作等方面,所表现的效率都很低
他们表示,大量空投的粮食和饮用水等未能及时、正确地送到灾民手中,不少物资投往其他地区,浪费了有效资源。
评价称,在空投方面,经验赶不上美国,在效益方面赶不上其本身的陆军。
分析认为,执行空投任务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老式直升机,平时又缺乏训练,这些都可能是效率低的原因。另外,四川险峻的山区是另一理由。
韩国东亚日报的报道说,据他们分析,解放军在地震后,曾两次派遣直升机前往震中的汶川,但因种种理由,都未能成功。事实上,最先进入汶川灾区的不是直升机,也不是跳伞部队,而是翻山越岭的陆军步兵。
另外,在空运方面,虽然民航客机和货机积极参与,但缺乏整体的指挥,实际的运输能力并不是很迅速,也不算很有效。而更重要的是通讯问题,在不同军种之间,和在不同的部队之间,不断传出难以联络的情况。
所以,除了陆军的英勇和为民服务精神之外,空军的运输和总体的通讯问题,相对地都很落后。
在对军事方面的评价之外,他们还认为,地震虽然是一场灾难,但是中国政府面对灾难所作出的积极救灾活动,凝聚了民意,促进全民团结,营造了意外的收获。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首尔特与记者刘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