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民族、民权、民生、”“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样明白如话的语言,唤醒了、感召过、激励着亿万计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儿女们。在台湾,他被尊为“国父”,在大陆,他被称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他,就是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要纪念的孙中山先生。能够为各派政治力量所共同爱戴,在中国近代史上,惟孙先生一人而已。
北京方面正在积极筹备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并将与台湾方面联手举行一些活动。众所周知,10月10号也是中华民国国庆日。有学者称,北京高调纪念辛亥革命,是为了统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孙先生地下有知,一定不以为然,因为孙先生一生以搞狭隘政治为不耻。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郑竹园表示,他观察到大陆意识形态领域近年来的两大“转向”:尊崇孔夫子,尊崇孙中山:
“它的目的还是希望海峡两岸有个共同的东西。我观察是这样的,这一、二年来大陆重要的转变是尊孔,以前毛泽东时代不是批孔的嘛,现在孔子在《纽约时报》广场上,孔子像一直都在那里。第二个尊崇孙中山。过去说孙中山是资本主义。现在不是了。今年十一也把孙中山的大像抬出来。一个是尊孔,一个是崇孙。还有看电脑上,大陆的青年对印有孙中山像的T恤衫大家都去买。就是T恤上有孙中山的像。这是??的一个重大的皇帝。尊崇孔子、尊崇孙中山。这是大陆近年来官方也好,民间也好一个重大的转向。”
郑教授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当今中国并不过时:
“我在过去读过一篇文章,一篇是《孙中山思想与当代思潮》这本书最近要在台湾要发表。孙中山他在蒙难之后,在伦敦大英图书馆遍读西方的经典读物,他对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思想都有研究。就民主主义来讲,战后地上世界的信息有一百多个国家的信息,这些都是有先例的民主主义国家,孙中山的民主主义在当代的思潮里是适合的,这些新兴国家多半有前列的民主主义在里头。你讲民权主义就是普世价值,要选举这些就是民权。不是过去君主专制独裁,传递给儿子继承,现在不能这样做。第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现在西方属于富裕国家,它提出这三个东西,现在我觉得还是可行的。”
美国亚太法学研究所执行长孙远钊博士感佩于孙中山百年前所构思的中国建国方略:
“他提出的观点实在是了不得,比如许多的创建包括如果你看今天整个的中国建设和他百年前所提出来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基本上几乎完全符合。包括要建设所谓的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的铁道路线,当然他在百年前没有办法预期到会有所谓的高铁或者动车的出现,但是你看他的路线图基本上是非常非常的接近。这都是了不得的见识。这些东西我觉得是需要拿出来的。”
孙远钊表示,孙中山先生百年前曾将中国社会的弊病诊断为“贫、病、愚”;遗憾的是,这些弊病在当下中国社会仍然存在:
“他在百年前提到的中国的三大问题叫做贫、病、愚。在百年后的今天基本上我们这三个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有效的解决。但是你到了比较偏远的地区的话依然存在。而对于比较进步的地区来讲,今天已经从贫、病、愚变成奢、欲、乱。怎么找到新的问题对症下药,而且现在是贫、病、愚变成奢、欲、乱同时存在,变得更为复杂。当前中国领导人需要面对的主要课题。”
孙远钊说,孙先生的临终遗嘱: “和平、奋斗、救中国”-- 其精神不会过时,但愿海峡两岸领导人能够为此身体力行:
“孙先生临终前讲的三句话、三个字都是很感人的事情,他的人格相当的好,他的确是个有理想性的人。他临终时讲的是: “和平、奋斗、救中国”。这东西到今天也还适用,就看今天的领导人们,不管是海峡两岸也好或者是如何,他是不是能做到这三件事情。”
在谈到孙中山先生实现共和的理想是否能得以实现的时候,郑竹园教授表示,中国执政党目前所推行的是所谓党内民主:
“他是党内民主,由党内的民主选出领导人然后来统治中国。他有他所谓的民主,就是他内部的民主,比如习近平也好,李克强也好,他们是党内的人共同选出来的,在他来讲,这只是个民主。”
据多家媒体报道,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曾对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称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为“新三民主义”表示不满,称之为“篡改历史”。她说,她祖父没有说过“联俄联共”。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