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將影響美國高校超十億美元收入
一項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最新研究表明,受貿易戰影響,美國持續限制被華盛頓視爲高風險的中國學生及學者簽證,以國際生源爲主導的美國大學預計將因此損失超過十億美元的收入。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政府取消了一千多名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簽證,理由是這些人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美國政府也先後多次起訴中國在美國高校的學生、學者,指控他們簽證欺詐。本臺日前報道,七月份,中國學生獲得美國簽證的人數與去年相比發生斷崖式下跌。
對中國竊取知識產權的做法日益警惕的美國政府似乎有在政策上聚焦中國留美學生的趨勢,這引起了美國高校的關注。
由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經濟學助理教授高拉夫·康納(Gaurav Khanna)及其團隊合著的最新論文,9月15日在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的會議上引起激烈討論。 該研究表明,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將重創美國高等教育業,預計造成美國大學約11.5億美元的損失。
自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出口大增,帶動整體經濟高速增長。康納在研究中表明,據國際教育機構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美國高校的國際學生入學人數顯著增加,尤其以中國留學生爲主要驅動因素。康納經研究認爲,在2005年之後的十年中,中國服務業崛起,新的貿易渠道被開闢,人員流動自由化,中國國內人均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項因素不僅使中國留學家庭對高等教育的負擔能力顯著提高,而且擴大了繼續深造的高中畢業生人數。
康納稱,一旦美國對中施加高額關稅,公立研究型大學將首當其衝。
康納: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越來越少的中國學生選擇本國的教育服務,而是來到美國繼續深造。對美國大學,尤其是公立大學來說,這些國際學生是學校長期將學費穩定在較低水平並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康納說,該項研究證明了貿易戰和關稅不確定性的後果。自2017年以來,隨着中美貿易關係惡化以及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全面關稅,這種不確定性再次浮出水面。即使在今年年初兩國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仍未塵埃落定。他表示,基於大量數據,關稅的增加將導致美國在十年內流失三萬名中國學生。這意味着美國對中國的教育服務出口將減少百分之八,從而爲美國高校帶來超過11.5億美元的損失。
與會的美國東北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比格·艾爾登 (Bilge Erten)認爲,該項研究對美國的政策調整至關重要。
艾爾登: “這項研究顯示了美國試圖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保護自己,而實際上卻適得其反。”
康納稱,外國學生的學費收入是美國服務出口的重要方面。據美國商務部估計,2017年,教育出口爲美國財政增加了約三百四十億美元收入。大約相當於大豆,煤炭和天然氣出口總量的總和。他認爲,美國在與中國進行的大部分貿易討論都集中在商品貿易逆差上,但教育服務方面的貿易順差卻幾乎沒有引起應有的關注。
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負責人查德·沃爾夫(Chad Wolf)本月初在談及撤銷部分中國學生學者簽證時,重申了美國對中國不正當商業行爲和工業間諜的指控,包括試圖竊取冠狀病毒研究,並指控中方濫用學生簽證來利用美國學術界。
國務院發言人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簽證限制是美國在美中博弈中對華實施制裁的一部分。
記者:一冰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