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络版星期四刊登题为“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日期延后”评论文章,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星期三宣布人民币最早在2016年10月才会被纳入其特别提款权储备货币的一篮子货币之中。
中国政府早在五年前的2010年就争取把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当中没有成功。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贸易国和全球第五大支付结算货币的中国又向同一目标再次发起冲刺,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中国耐心点,再等等,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商务教授苏展博士星期四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人民币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其任凭人民币在国际社会自行发挥影响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如将其纳入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因为这样做对世界是利好。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希望给中国一定的时间,迫使中国政府做更多的准备和改革,因为中国经济目前下行压力特别大,一举一动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此时延缓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可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从这一点说,人民币能否在明年10月被纳入其特别提款权储备货币一篮子货币之中取决于中国下一步如何做。”
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是一种可以由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间其它主要金融机构持有并用于清偿国际债务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目前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自动被公认为全球储备货币,由此人民币一旦被纳入也意味着具备了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必备特质。
美国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梅凤杰常常用人们熟悉的笔名“草庵居士”发表文章,对美中经济关系有独到的观察和评论。梅先生星期四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或升值在未来一年还进行人为的操控,明年10月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还是有困难。
“我对人民币成为IMF特别提款权篮子中的货币之一比较悲观。虽然中国为人民币被纳入货币篮中已经争取了很长时间,但是中国在未来一年或半年中如果在经济上发生一些不好的现象或人为操纵货币的意图比较多,人民币要想进入IMF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可能会遭遇更多的麻烦。”
梅先生强调,当货币基金组织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时,中国经济目前面临持续的巨大下行压力,这可能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四而行,因为处在经济下行中的中国更有可能操控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之所以有可能被考虑纳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之中是因为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力,世界各国都想借助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自己国家的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然而,如果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中国可能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不到提升的作用,相反拖累世界经济,其他国家这时都会有慎重的考虑。”
有专家学者指出,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中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要求是某种货币在全球贸易中不仅占有重要份额,而且还要可以“自由使用”。对此,苏教授认为,如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衡量,人民币今天还不太符合标准。
“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第三世界,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加拿大、在伦敦等地都有结算中心。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府仍然控制人民币,人民币还不能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最终人民币能否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实际上还是看中国怎么做,而不是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怎么决定。”
有学者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一种货币可自由使用的标准与这种货币是否可自由兑换有些不同,因为自由使用主要是指一种货币国际使用和交易的广泛性,换句话会说,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并非人民币是否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的主要障碍,问题是人民币能否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可自由使用的标准。究竟符合还是不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女士今年三月表示,评价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是一个“何时,而不是能否”的问题。
(记者:闻剑 责编: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