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德国牛奶及奶制品的需求引起德国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未来食品需求发展走向的关注。
二零零八年底中国有六位婴儿因为毒奶粉而丧生,德国媒体认为,三年后德国人终于看到这一事件对德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德国牛奶及奶制品的信任和需求大量增加,以至于部分影响到德国国内市场。这同时为德国农产品的未来发展带来希望。为此,喜爱抽象思索具有危机意识的德国人开始超越 “毒奶粉”的个案,而是由此更进一步关注中国食品需求的走向,以及会对欧洲和德国未来农业带来什么影响。
对此,专门研究农产品市场动向的专家路德维希对记者说,“这意味着过去一些需要粮食救助的国家现在已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从基本粮食需求改变为需要牛奶和奶制品。这种变化不是偶然的变化,需求将稳定地增长。我们现在已经提供了很多这类产品。以后这会成为一种稳定需求和生产。”
与此同时,具有危机意识的德国人也立即同时产生了另外一种忧虑,十三亿中国人,开始需要奶制品等更高的食品结构,中国人是否很快让欧洲的奶酪感到短缺,中国人的大量需求是否将导致欧洲奶制品价格上涨,未来,中国人是否会吃光世界的巧克力?
为此,德国媒体报道,据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中国农业过去三十年来每年大约以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长,这虽然低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依然高于人口的增长。
尽管中国只拥有全球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但是到现在为止,三十年来可以说成功地供养了佔人类总数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但是未来对中国政府困难的是,生活品质的改善将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
未来二十年,中国国内对肉的需求将可能增长百分之六十以上,对奶制品的需求甚至会到百分之一百五十。到二零三零年,中国人均需求牛奶会到达七十升。由于肉和牛奶的生产需要远比生产蔬菜粮食更多的耕地,为此,中国未来对于欧洲和德国奶制品和肉的需求肯定是大量的。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按照中国现在对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果不出现八十年代以前那样的情况,没有过分荒谬的政治干预,到二零三零年中国的农业依然还是可以自足。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