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官员:世贸组织深陷危机不该怪中国

0:00 / 0:00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陷入了生存危机。美中贸易战、上诉机构停摆和新冠疫情等,都给世贸组织的运作机制带来了负面影响和巨大挑战。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张向晨周三表示,这家机构面临的问题不该怪罪中国。不过他也表示,美中两国在世贸组织改革上仍有合作空间。

毫无疑问,世贸组织已经陷入了自其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由于美国不满这家机构的运作方式,近年来不断行使否决权,阻止任命上诉机构的新法官。随着两名上诉法官的任期去年年底到期后,上诉机构只剩下一名中国籍法官,已经无法维持运作,随即宣告停摆。尽管一些世贸组织成员国在今年早些时候,采取了设立《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的临时措施,但美国、日本、印度等重要经济体却不在其中。

不但如此,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后,各国陆续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医疗产品的流动。截至今年四月底,已有上百个国家采取了相关管制措施,其中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占了近九成。虽然此类行为并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但这严重打乱了全球供应链,极大程度地挑战了这家机构的职能。

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兼常任代表张向晨(路透社)
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兼常任代表张向晨(路透社)

张向晨:世贸组织危机不该怪中国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张向晨周三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举行的一场网络研讨会上说,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暗指美国)出于对中国的不满,目前对世贸组织意见很大。但他表示,世贸组织的危机并不是中国造成的。

“我不能接受世贸组织陷入危机终究是中国的错这样的叙述,这种看法误解和夸大了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在我看来,这有点像是对单边主义的妥协。”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不等关税,奏响了美中贸易战的序曲。此后两年间,美中两国不断对彼此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重创了双边贸易,而这场争端也成为了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的导火索。

在这一问题上,张向晨指出,世贸组织不是万能的,它显然没有能力解决地缘政治争端。他还把世贸组织的规则比作一个小笼子,表示这个笼子完全管不住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动作。

但他强调,在世贸组织的改革上,中国无意与美国对抗,而是希望寻求合作,包括削减渔业补贴、电子商务谈判、提升国内透明度等等。不过,他也对一些国家(再次暗指美国)变更贸易政策感到担忧。

“我们对一些成员国计划实行生产本地化、把加工业和服务业引回国内的措施表示担忧。我怀疑这样的企业回流策略,是否有利于发起回流的国家和他们的贸易伙伴。”

专家:有必要推动医疗产品贸易协议

谈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Chad P. Bown)在会上强调了新冠疫情下出现的问题和机遇。他指出,在疫情来临前的2018年,全球很大一部分的个人防护用品是从中国进口的,包括六成的防护服、呼吸机和外科口罩、一半的医用护目镜,而中国出口的这些物品大部分都销往了美国、欧盟、日本等高收入经济体。不过,伊朗、贝宁、柬埔寨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医疗物资。

但今年前两个月,受国内疫情冲击,中国大幅度削减了这些物品的出口。尽管出口在三月份有所回升,但不少物品的出口价格都明显增长。

鲍恩说,世贸组织应该汲取疫情的经验教训,推动一项医疗产品的贸易协议,要求成员国保证不限制相关产品出口、维持现有的低进口关税。

但他同时表示,除了制定贸易政策外,提升透明度也很重要,包括及时通告进出口政策的变动、分享医疗产品的市场状况,以及实时生产、消耗和进出口数据等等。

“如果我们希望各国都能继续支持一个自由贸易体系、而不需要自己生产所有产品的话,你必须要宽慰他们,在他们有需求的时候,其它国家的物资也能派上用场。”

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而美国对其成立功不可没。目前,这家机构有164个成员国,也被称作“经济联合国”。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