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放棄螞蟻集團控制權 民企整改還留伏筆?
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日前宣佈,馬雲將不再控制君瀚和君澳持有的螞蟻集團多數投票權,也意味着馬雲不再是實際控制人。與此同時,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有關針對多家高科技民營企業的“整改已經基本完成”的言論,引發輿論關注。
螞蟻集團公告指出:“主要股東及相關受益人擬對螞蟻集團股東上層結構進行調整,本次調整的核心是螞蟻集團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各股東都不會單獨或共同在螞蟻集團股東大會具有控制權,也不會再有任何股東提名的董事人數在董事會過半數的情形。”
據報道,調整前馬雲爲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可以通過雲鉑投資公司控制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間接控制螞蟻集團53.46%股份的表決權;調整完成後,馬雲表決權調整到6.2%。
根據公告,創辦人馬雲等人終止在雲鉑投資層面的一致行動關係,而包括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在內的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所持有的螞蟻集團股份表決權,且“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表面上馬雲失去對螞蟻金服的控制,事實上沒那麼簡單。”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接受本臺採訪時進一步分析道,原來是一致行動人股權過半,表面上打散了,把一致行動人取消,實際上還是原來的架構與股份。他說,“馬雲現在給當局面子,表面上國企成爲第一大股東。事實上,結構、股權沒變化,阿里系那羣人還是第一大股東。”
資深媒體人王劍則對本臺分析,馬雲過去之所以能控制螞蟻集團,是因爲有一致行動協議。但協議取消後,就算股權架構沒變,馬雲已無法行使這兩家公司持有股權的投票權:“股權沒變,但是投票權變了。對馬雲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股權而是控制權。這是結構性調整,不是股權調整、權益上改變。”王劍補充說道。
螞蟻上市受挫
馬雲在2014年將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事業體分拆成立螞蟻金服,2020年更名爲螞蟻集團。2020年時,螞蟻集團原本計劃以350億美元在上海、香港兩地於同年11月5日上市,但突遭中國監管部門喊停,並要求其進行業務整改。
經濟觀察網指出,螞蟻集團調整股東上層結構是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又一舉措,既是回應金融監管層近年實施的頭部網絡金融平臺整改工作,也進一步掃除上市障礙,“樂觀估計今年下半年有望成功上市。”
但螞蟻集團回應表示,該公司目前仍專注於整改和業務升級,沒有啓動上市的計劃。根據中國股市規定,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後必須等待三年才能上市,在上海的STAR市場等待時間爲兩年,香港則爲一年。
賀江兵解讀,“過去螞蟻集團是‘權貴企業’,但目前允許國資進入必然要上市,不上市國資也虧損。”
重慶銀保監局在去年底,同意螞蟻消金將註冊資本由80億元增加至185億元的申請。
整改進入尾聲?
除了螞蟻集團外,過去兩年,中國金融監管部門陸續對騰訊、京東金融、滴滴金融等14家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臺企業進行監管約談,並提出金融業務整改要求。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提到,“14家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然而他預留伏筆說道,“少數遺留問題也正在抓緊解決,後續將實行常態化監管,鼓勵平臺企業合規經營,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整改結束?)大致上完成,但是還有些收尾工作,這話留有餘地。(還不算結束?)當然不算。”王劍解釋,“支付寶”被中國理解成基礎設施,怎能落到私人手裏。他還點名,“接下來騰訊很危險,不光是馬雲,雙馬(馬雲、馬化騰)都有問題。”
賀江兵表示,中國六大國有商業銀行是“親兒子”,民營企業則不是。一旦有人動到商業銀行的利益,人民銀行肯定會出手。
馬雲是中國民企的借鏡
博主“股市刀鋒” 寫道,回顧當年馬雲的外灘演講,一場遊戲一場夢,鼓勵民企,鼓勵平臺型企業繼續做大做強,“底線是不能碰金融。因爲金融關乎宏觀經濟全局,還是要掌控在國家手裏。”
近期有媒體報道,馬雲在日本以視頻方式參加中國鄉村教師的見面會時表示,“在新的2023年希望儘快和大家線下見面。”
王劍認爲,馬雲的阿里巴巴曾是中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但當局先讓他離開阿里巴巴,再交出螞蟻集團控制權,他纔好不容易跑到日本定居,想不出回中國的理由。王劍提醒在中國經營的民營企業,做得最好是這個下場,沒那麼好的下場應該更慘。
記者:黃春梅 責編:許書婷 陳美華 何平 網編:瑞哲